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5年第4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FtsZ蛋白同源性分析在乳酸菌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2005, 45(5).

      摘要 (611) HTML (0) PDF 221.74 K (1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FtsZ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结构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通过PCR扩增FtsZ基因的一段800bp的核苷酸,构建了干酪乳杆菌_片球菌及相关乳酸菌的FtsZ蛋白系统发育树。将此系统树和16S rDNA系统树比较发现二者的拓扑结构非常相似。在两个基因系统树中,片球菌与乳杆菌的种均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它球状的乳酸菌,如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还表明FtsZ蛋白序列的分辨率高于16S rDNA,更适用于乳酸菌种间的系统分类研究。

    • FtsZ蛋白同源性分析在乳酸菌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2005, 45(5).

      摘要 (412)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FtsZ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结构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通过PCR扩增FtsZ基因的一段800bp的核苷酸,构建了干酪乳杆菌_片球菌及相关乳酸菌的FtsZ蛋白系统发育树。将此系统树和16S rDNA系统树比较发现二者的拓扑结构非常相似。在两个基因系统树中,片球菌与乳杆菌的种均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其它球状的乳酸菌,如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还表明FtsZ蛋白序列的分辨率高于16S rDNA,更适用于乳酸菌种间的系统分类研究。

    • 养殖大菱鲆溃疡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005, 45(5).

      摘要 (1133) HTML (0) PDF 285.01 K (2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4年夏季山东海阳一带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暴发溃疡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眼球凸出等,解剖可见鳃丝贫血,肝脏充血,肾脏和胆囊肿大,肠壁充血并呈透明状,从出现发病症状起,大约一周后开始出现死亡。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H1,经人工感染证实H1即为引起本次养殖大菱鲆体表溃疡症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揭示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API 20NE与API 20E自动鉴定结果、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特性,确认H1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对呋喃妥因、菌必治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大菱鲆的病原菌属首次报道。

    • 东北虎粪细菌区系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005, 45(5).

      摘要 (580) HTML (0) PDF 208.42 K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东北虎粪微生物区系建立了东北虎粪细菌的16S rDNA文库。通过EcoRⅠ和HindⅢ分别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从东北虎的16S rDNA文库中分别获得了15个具有酶切差异的克隆。BLAST分析结果显示,在15个克隆中,10个克隆与梭菌属成员有97%以上的同源性,其中有6个序列与诺维梭菌A型(Clostridium novyi type A) 有99%的同源性, 为诺维梭菌A型;4个序列与猪粪细菌RT_18B (Swine manure bacterium RT_18B)有97%的同源性,为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成员。其它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同源性低于97%,为5种未培养细菌,其中4种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与Clostridium pascui 、破伤风梭菌E88 (Clostridium tetani E88)、梭菌(Clostridium sp.)14505及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有94%~95%的相似性。第5种与肉杆菌(Carnobacterium sp.)R_7279株有94%的同源性。

    • 一株高效抗砷喜温硫杆菌工程菌的构建

      2005, 45(5).

      摘要 (610) HTML (0) PDF 236.70 K (1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大肠杆菌质粒载体pUM3上的抗砷基因簇片段亚克隆到含有强启动子(tac启动子)并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特性的IncQ族质粒pMMB24上,删除调节基因片段,构建了含有强启动子、可在tra基因诱动下转移的组成型表达的抗砷质粒pSDRA4。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中,构建了冶金工程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pSDRA4),接合转移频率为(1.444±0.797)×10-4。表明在大肠杆菌和喜温硫杆菌之间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遗传转移系统。经检测,重组质粒在喜温硫杆菌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传代50次基本保持稳定(重组质粒保留76% 以上)。经抗砷性能检测,与野生菌相比,构建的喜温硫杆菌工程菌抗砷能力明显提高,从10mmol/L提高到45mmol/L。

    • 抑制差减杂交筛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差异片段及其分析

      2005, 45(5).

      摘要 (914) HTML (0) PDF 218.97 K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037株(血清型O78)与非致病菌株K_12 MG1655以及同一O2血清型高致病菌株E058与低致病菌株E526进行基因组差异片段克隆与分析。从E037株中共检出17个特异性差异片段,E058株中共检出3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经同源分析,这些序列可分为4类:质粒相关序列、噬菌体相关序列、已知功能序列、未知功能序列。这些差异片段包含许多重要的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如大肠杆菌素、气杆菌素受体、铁基因簇等。49个片段中,14个片段与其它微生物基因组同源性较高。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高致病株与低致病菌株或非致病菌株基因组间存在较多差异基因,其中包括毒力、毒力相关基因、代谢以及噬菌体等基因成分。

    • 猪A组轮状病毒Vp6基因与乳酸菌非抗性表达载体的重组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5, 45(5).

      摘要 (762) HTML (0) PDF 317.90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猪A组轮状病毒m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技术,扩增了1194bp的Vp6基因,通过T_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克隆载体pGEM_T Vector中,构建克隆质粒pGEM_T_Vp6。用SacⅠ和KpnⅠ双酶切pGEM_T_Vp6和以胸苷酸合成酶基因(thymidylate synthase, thyA)为选择压力的非抗生素抗性的穿梭表达载体pW425t,并将纯化的Vp6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W425t中,构建出可以在乳酸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穿梭表达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W425t_Vp6。将pW425t_Vp6转化至thyA基因缺陷型的大肠杆菌感受态E.coli X13中,经生长功能弥补筛选阳性克隆,通过SDS_PAGE分析,可见约44.88kD的融合蛋白。由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反应原性,从而为pW425t_Vp6在乳酸菌受体菌株中表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93/2004株的全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5, 45(5).

      摘要 (1118) HTML (0) PDF 339.87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流感病毒通用引物[4]和H5N1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型特异性引物,成功的扩增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Shandong/093/2004株(简称A/D/SD/04)的全基因序列(包括5′和3′端的非编码区序列)。A/D/SD/04的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与18株网上公布的禽流感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4株鸭源H5N1的5~7个基因具99%以上的同源性;与14株H5N1有至少一个以上内部基因同源性在95%以上。与H9亚型AIV代表株A/Quail/Hongkong/G1/97(简称G1株)和A/Chicken/Beijing/1/94(简称BJ94)比较,除了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 NS)与G1株的同源性为95.3%外,其余基因均在36.6%~92.1%之间。说明A/D/SD/04没有H9N2基因的直接整合,是H5N1毒株在自然界的重组株。推导的HA氨基酸序列分析,A/D/SD/04 的血凝素(Heamgglutinin,HA)裂解位点与比较的16株AIV的序列一致,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分子特征(PQRERRRKKR/G),第226位氨基酸是对禽类和哺乳细胞均具有亲嗜性的蛋氨酸(Met)。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在第48位氨基酸(颈部)后有20个氨基酸的缺失,但非结构蛋白(NS)没有在79~84氨基酸发生缺失。碱性聚合酶2(PB2)的627位氨基酸是亲禽类细胞的谷氨酸(Glu, E)。结合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A/D/SD/04对小鼠的致病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其可能是一株对鸡高度致病,并逐渐获得对哺乳动物致病能力的中间重组病毒。

    • 重组鸡γ_干扰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2005, 45(5).

      摘要 (991) HTML (0) PDF 259.27 K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鸡γ_干扰素(ChIFN_γ)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1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1_ChIFN_γ,然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通过位点特异性转座,将ChIFN_γ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Bacmid_ChIFN_γ;通过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重组鸡γ_干扰素(rChIFN_γ)的表达;通过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rChIFN_γ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Sf9细胞能高效表达rChIFN_γ,且当每个细胞的感染量为1个病毒时,细胞在感染96h后,rChIFN_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最高,达到10.6~10 7.2U/mL。 以rChIFN_γ进行对新城疫病毒(NDV) F48E8株、禽流感H5N1病毒(AIV_H5)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GA株的抗病毒活性试验,发现rChIFN_γ对AIV_H5和MDV GA株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但对NDV F48E8株病毒在体外不能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仅能在病毒滴度上表现抑制效果。

    • 硫磺菌原变种液体培养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

      2005, 45(5).

      摘要 (815) HTML (0) PDF 242.68 K (1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硫磺菌原变种Laetiporus sulphureus var. sulphureus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果蝇具有致死效应,研究发现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是致死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且上清液对果蝇的生物活性受pH值的影响。离子交换树脂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表明草酸存在于硫磺菌原变种培养液的上清液中并且是果蝇致死效应和培养体系pH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硫磺菌原变种在气升式反应器ALR/ff培养体系中草酸的浓度、菌丝体量和pH值呈简单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还有另外一种结构未知、在碱性条件下呈紫红色的色素也具有致死效应。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F_66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2005, 45(5).

      摘要 (1056) HTML (0) PDF 201.51 K (2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F_66能够抑制立枯丝核菌等若干植物病原菌和其它一些真菌的生长。CF_66菌发酵液的粗提液通过Sephadex_75pg、Sephacryl S_100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抗菌物质CF66I。此抗菌物质耐热性强,耐碱,但在强酸性条件下不稳定。低浓度有机溶剂的存在有利于抑菌活性的提高。对其结构的研究表明CF66I是以(CH2CH2O)n为主要单元结构并带有酰氨键的化合物。

    • 变色栓菌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2005, 45(5).

      摘要 (735) HTML (0) PDF 237.91 K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胞外产酶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_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后,获得两个活性组分D1和D2,其中活性组分D2经Phenyl SepharoseTM6 Fast Flow疏水层析后,所得样品MnP1经SDS_PAGE检测已达到电泳纯。活性组分D1经Phenyl SepharoseTM 6 Fast Flow疏水层析、Sephacryl S_200HR凝胶过滤层析后,所得样品MnP2经SDS_PAGE检测已达到电泳纯。两种同工酶MnP1及MnP2,各自的比活力为579.09、425.00U/mg;纯化倍数为17.51、12.85;活力回收率为6.17%、2.47%。由SDS_PAGE法测得MnP1及MnP2的表观分子量分别为463kD、43.0kD。两种同工酶催化DMP(2,6_二甲氧基酚)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及最适反应温度有所不同,最适pH值分别为pH5.8、pH6.2,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60℃、65℃。在45℃以下,pH4.0~7.0之间,MnP1及MnP2的稳定性好。DMP为最佳酶促反应底物,以DMP为底物的Km分别为13.43μmol/L、12.45μmol/L。在无Mn2+存在的条件下,酶促反应几乎不发生。EDTA在较高浓度时抑制酶的活性,DTT在所试浓度下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 FNRD在聚球藻7002中的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2005, 45(5).

      摘要 (530) HTML (0) PDF 281.43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置于Lac 启动子和Kan 启动子控制之下的petHL基因分别转化蓝细菌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从Southern blot 分析结果推断,petHL已整合到蓝细菌染色体DNA上。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转入蓝细菌体内的petHL基因得到了表达,且Kan启动子启动该基因表达的效率高于Lac启动子。内源FNRD表现出与FNR全酶相同的稳定性。Triton X_114分相实验结果显示,部分FNRD可进入Triton X_114相,推测这些分子可能发生了脂酰化修饰。同时FNRD在体内可能参与了光合电子传递而使光合放氧速率增加。

    • 抗菌肽CM4基因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鉴定

      2005, 45(5).

      摘要 (944) HTML (0) PDF 286.63 K (2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毕赤酵母中获得抗菌肽CM4表达,将抗菌肽CM4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pPIC9,SacⅠ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质粒pPIC9_CM4电击转化P.pastoris GS115(his-),采用MM、MD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甲醇诱导表达;抗菌活性检测、Tricine_SDS_PAGE及酸性活性电泳均表明抗菌肽CM4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重组抗菌肽CM4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都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 西藏地区土壤放线菌种群多样性及拮抗活性研究

      2005, 45(5).

      摘要 (1280) HTML (0) PDF 238.78 K (2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西藏不同海拔、不同气候条件的5个地区采集的10份土样中,使用选择分离培养基、ISP 2(Yeast extract_malt extract agar)和高氏一号培养基,通过分散差速离心法(Dispersion and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DDC)分离得到放线菌156株。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将其归入32个类群,并从中选出65个代表菌株进行全细胞壁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9株菌为非链霉菌胞壁类型,其余为链霉菌胞壁类型。16S r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RDRA)分析得到不同带型,对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5个稀有放线菌属。同时测试了代表菌株抗耐药细菌和真菌的活性,其中38.5%的菌株具有拮抗活性。

    • 六六六(HCH)降解菌Sphingomonas sp. BHC_A的分离与降解特性的研究

      2005, 45(5).

      摘要 (1025) HTML (0) PDF 393.24 K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长期受六六六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HCH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菌株 BHC_A。通过对其主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的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分析,将BHC_A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BHC_A菌株在12h以内能够完全矿化浓度分别为5mg/L的α_、β_、γ_、δ_HCH 4种异构体,特别是对β_HCH的降解在国际上也属少例。而前人所报道的γ_HCH降解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UT26菌株对β_HCH和δ_HCH不产生降解作用,即使经过24h的培养,对5mg/L的α_HCH的降解率也只有12.6%。在黄瓜的盆钵试验中发现,15d后BHC_A在土壤中对α、β_、γ_、δ_HCH 4种异构体的降解率为84.3%,能够有效地消除土壤中六六六的污染,缓解植株受药害症状。

    • 专一性脱硫菌脱硫活性比较与基因保守性研究

      2005, 45(5).

      摘要 (636) HTML (0) PDF 246.35 K (1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几株能专一性脱除二苯并噻吩(DBT)中硫元素生成2_羟基联苯的细菌,即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R_6、德氏假单孢菌(Pseudomonas delafleldii)R_8、小球诺卡氏菌(Nocardia globerula)R_9、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R_16、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LSSE8_1和戈登氏菌(Gordonia nitida) LSSEJ_1展开研究。对照研究发现它们对DBT及其衍生物的代谢活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从基因水平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对这几株菌的脱硫基因展开了研究。根据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IGTS8脱硫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R_6、R_8的脱硫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脱硫基因高度保守,与IGTS8的相关脱硫基因相似性在99%以上。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专一性脱硫菌的脱硫基因的保守性,PCR扩增、克隆了LSSEJ_1和R_9的整个脱硫操纵子,结果表明脱硫基因在这两株菌中也是高度保守的。与IGTS8的相关脱硫基因相比较:R_9的dszA与IGTS8的dszA同源性为996%,LSSEJ_1的dszA与IGTS8的dszA的同源性为99.9%;R_9和LSSEJ_1的dszB的同源性与IGTS8的dszB都是99.9%;R_9的dszC与IGTS8的dszC同源性是99.9%,LSSEJ_1的dszC与IGTS8的dszC同源性为99.1%。对比研究认为专一性脱硫嗜温菌的脱硫基因的起源可能相同。

    • 应用TGGE技术分析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组成

      2005, 45(5).

      摘要 (1203) HTML (0) PDF 475.00 K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技术结合16S rDNA克隆、测序,对健康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组成进行了分析。10例健康人肠道双歧杆菌的TGGE分析显示: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组成具有宿主特异性,不同人肠道双歧杆菌种的多样性和种类不同。通过对一健康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属特异性PCR扩增产物的测序及TGGE电泳行为的分析发现,该个体双歧杆菌TGGE图谱中的条带分别代表Bifidobacterium bifidum、B. infantis、B. longum、B. adolescentis、B. pseudocatenulatum等种和一新种,其中B. pseudocatenulatum(假小链双歧杆菌)是大多数个体共有且较优势的种类。用传统培养方法只检出B. pseudocatenulatum和B. longum两种。基于双歧杆菌属特异性PCR基础上的TGGE方法结合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组成。

    • 重组质粒在减毒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及其对细菌侵袭力的影响

      2005, 45(5).

      摘要 (560) HTML (0) PDF 208.97 K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含有外源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_F和pCI_F转化减毒鼠伤寒门氏菌,探讨质粒类型和插入片段对重组质粒在细菌内的稳定性和细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质粒可降低减毒沙门氏菌在体外的增殖能力和侵袭力,也影响细菌在鸡体内的存活力;就质粒类型而言,pCI的影响大于pcDNA3,而以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影响较为显著;外源基因插入也影响质粒在宿主菌内的稳定性。提示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传递DNA疫苗研究时,要考虑质粒类型与其在宿主菌内稳定性的关系、携带外源基因重组质粒对载体菌侵袭力和存活力的影响等问题。

    • 痢疾杆菌福氏2a sf301DsbA/virG双突变减毒活候选疫苗构建和初步鉴定

      2005, 45(5).

      摘要 (670) HTML (0) PDF 221.27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爆发和流行,构建志贺氏福氏2a减毒活疫苗。 选用中国痢疾杆菌主要流行株sf301为受体菌,通过基因重组交换技术,突变细菌 DsbA和virG基因, 并以Serney试验和HeLa细胞侵袭实验鉴定突变菌株sf301:△virG:DsbA33G毒力和侵袭力,采用豚鼠结膜囊接种免疫动物,检测突变菌株免疫原性,了解候选疫苗对免疫动物的保护能力。 与野生亲本比较sf301: △virG:DsbA33G已完全丧失毒力,但保留了一定的侵袭力。与未接受免疫的对照组相比,通过粘膜途径免疫的豚鼠,无论是单次免疫,还是双次免疫策略都可以诱发血清和胃肠道粘膜部位产生特异性抗sf301 LPS IgG和IgA;面部、胃肠道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IgG和IgA 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 cells ASCs)数目显著性增高;两种免疫方案都可给免疫动物提供100%抵抗野生亲本毒株攻击的能力。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构建的福氏2a活疫苗sf301: △virG:DsbA33G是一种潜在的候选痢疾疫苗。

    • 猪链球菌2型FBPS的纤连蛋白结合部位的初步确定

      2005, 45(5).

      摘要 (513) HTML (0) PDF 237.99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的fbp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引物,用含全长fbps的pMD_T_FBPS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片段fbps,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_32a(+),构建分别表达全长7~82、7~165和87~320氨基酸FBPS的重组表达质粒pFBPS、pFBPS(7~82)、pFBPS(7~165)和pFBPS(87~32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株,经IPTG诱导,表达rFBPS(7~82)、rFBPS(7~165)、rFBPS(87~320)和rFBPS(全长),分子量分别为29、34、42及83kD的融合蛋白。配基亲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除rFBPS(7~82)外,均可与人纤连蛋白(Fn)结合,由此可以推断SS2的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N端87~165氨基酸区域为具有结合活性的线性部位。

    • El Tor型CTXΦ对O1群不同霍乱弧菌的转染性研究

      2005, 45(5).

      摘要 (679) HTML (0) PDF 310.52 K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丝状噬菌体CTXΦ对O1群不同霍乱弧菌的水平转移效率及菌株的噬菌体免疫能力。利用带有氯霉素抗性基因遗传标记的CTXETΦ感染颗粒对O1群的4株不同霍乱弧菌进行体外和体内转染实验,根据氯霉素抗性筛选转染子,通过Southern Blot等方法进行验证并判断CTXΦ基因组的存在形式,计算比较不同菌株的转染率,分析转染及噬菌体免疫机制。带有遗传标记的CTXETΦ对古典型霍乱弧菌1119的体内转染率高于体外;体内转染实验中,古典菌株1119的转染率远高于其它3株El Tor型霍乱弧菌;在El Tor型霍乱弧菌中,不含rstR基因的IEM101的转染率高于另外两株带有rstR基因的霍乱弧菌2~3个数量级。古典型霍乱弧菌比El Tor型菌株对CTXETΦ噬菌体颗粒更易感,TCP菌毛的表达和rstR基因介导的噬菌体免疫影响CTXΦ在霍乱弧菌中的水平转移。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005, 45(5).

      摘要 (915) HTML (0) PDF 288.62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_PCR技术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TL2004株感染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到VP5 基因, 进而构建了T7 启动子控制下的N 端GST_Tag 融合表达质粒pGEX_VP5。序列测定表明VP5基因全长438bp,编码一个由145个氨基酸组成的VP5蛋白。将pGEX_VP5转化大肠杆菌BL21, 在IPTG的诱导下高效表达了GST_VP5融合蛋白(44kD)。通过包涵体纯化的方法,获得的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融合蛋白抗血清效价在1∶1280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VP5 在IBDV复制与致病中的作用,以及研制IBDV VP5基因缺失疫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Gp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2005, 45(5).

      摘要 (746) HTML (0) PDF 347.46 K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Tp Nichols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外膜蛋白Gpd基因,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_Gpd,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DNA31(+)_Gpd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_Gpd免疫新西兰兔,检测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应答效果。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鉴定均显示重组体在HeLa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一个41kD的Gpd融合蛋白。新西兰兔接种核酸疫苗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第3次免疫后2周抗体最高滴度可达1∶1024,免疫后兔脾细胞受Gpd蛋白刺激有明显增殖反应。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Tp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_Gpd的成功构建及能刺激新西兰兔产生较强特异的免疫应答,为Gpd蛋白生物学功能及梅毒DNA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 产生辅酶Q10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2005, 45(5).

      摘要 (756) HTML (0) PDF 286.84 K (2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水塘污泥中富集分离的13株光合细菌产生的CoQ10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出CoQ10含量较高的菌株2c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菌株2c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杆状,菌体大小0.6μm~0.9μm×1.2μm~2.0μm,单极生鞭毛,片层状光合内膜,位于细胞质膜下并与之平行。光照厌氧或黑暗好氧条件下均可生长,光照下菌体产生红色素,菌体含有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最适生长温度30~35℃,pH7.0~8.0。多种有机化合物均可作为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和碳源,蛋白胨和硫酸铵是其生长的较好氮源,酵母膏对其生长有明显刺激作用。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2c在系统进化树上与GenBank中序列号为AY751758、DQ001155、DQ001158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聚为一族。菌株2c至少能稳定传代15次。初步确定菌株2c为沼泽红假单胞菌。

    • 产甾体皂甙华重楼内生菌的筛选与鉴定

      2005, 45(5).

      摘要 (844) HTML (0) PDF 240.06 K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的地下块茎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可能产生甾体皂甙的内生菌(SS01和SS02),薄层层析检测菌株SS01、SS02的发酵产物分别有3条和2条层析带与重楼总皂甙的层析带迁移率相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表明SS01和 SS02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细菌。扩增、测序得到SS01和 SS02的部分16S rDNA序列,GenBank接收号分别为AY842143和 AY842144。用Blastn调出与菌株16S rDNA同源的序列,用ClustalW进行多重序列对比,用软件Phylip按Neighbor_Joining方法构建16S rDNA系统发育树。菌株SS01和SS02分别与Cedecea davisae DSM 4568、Paenibacillus daejeonensi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分别为98.9%和97.7%,将它们鉴定为Cedecea davisae SS01和Paenibacillus daejeonensis SS02。

    • 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

      2005, 45(5).

      摘要 (779) HTML (0) PDF 269.36 K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cNDA克隆(NDV3GM122)和含该毒株NP、P及L基因的3个表达载体(pCINP、pCIP与pCIL)共转染BSRT7/5细胞;同时,将NDV3GM122与含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NP、P及L基因的3个表达载体(pCIneoNP、pCIneoP与pCIneoL)进行共转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ndi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以及接种鸡胚后进行血凝(Hemagglutinin, HA)与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 HI)试验、RTPCR扩增和电镜观察,结果均证实全基因组cDNA克隆NDV3GM122与La Sota毒株表达载体共转染组产生了有血凝性的鹅源新城疫病毒,而NDV3GM122与ZJI株表达载体共转染组暂未检测到有血凝性的病毒。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的拯救成功为对该病毒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等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白腐丝状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转化

      2005, 45(5).

      摘要 (781) HTML (0) PDF 301.58 K (2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成功地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进行了遗传转化。将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融合基因的双元质粒pCH61300转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208中,然后用该转化菌分别感染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获得16株可能的转化子,经复筛,共获得6株潮霉素抗性水平为100μg/mL的稳定转化子,分生孢子和原生质体的转化频率没有明显差别。PCR检测结果显示,抗性基因已导入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中;Southern杂交表明,TDNA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组中。其中的一个转化子菌落形态与原野生型菌株相比有所不同,菌丝稀薄,分生孢子较少。利用分生孢子转化更为简便易行,无需特殊的设备和制备原生质体,此方法为深入开展该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脂蛋白Q N末端基因的表达、纯化与抗原性分析

      2005, 45(5).

      摘要 (629) HTML (0) PDF 301.74 K (1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表达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中国分离株HVRI Ⅹ脂蛋白Q(LppQ)N末端基因,将该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经酶切、PCR、测序证实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3.7%,用NiNTA His·Bind纯化试剂盒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表达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活性,结果表明纯化蛋白可与CBPP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强烈的反应,而与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

    • 扣囊复膜孢酵母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克隆与表达

      2005, 45(5).

      摘要 (888) HTML (0) PDF 204.48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扣囊复膜孢酵母的总DNA中扩增得到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基因 (BGL1),长度为2596 bp,连接到pGEMT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使之位于α-因子信号肽下游,且与之同框, 构建成重组质粒pSHL9K。 通过电转化将重组质粒pSHL9K插入到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染色体中,获得高效表达BGL1基因的毕赤酵母重组工程菌株。重组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4。培养基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可达47U/mL。

    • 蓝光诱导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类胡萝卜素积累

      2005, 45(5).

      摘要 (581) HTML (0) PDF 172.74 K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一种丝状真菌,蓝光照射可诱导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光镜下观察表明,蓝光可诱导胶孢炭疽菌菌丝积累色素颗粒,而黑暗和红光处理却无此现象。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受蓝光光照强度的影响。28℃且蓝光为6.5μmol·m-2·s-1时,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可随光照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在第5天达到最高峰为71.8μg/g FW,随后含量下降。此外,胶孢炭疽菌在黑暗中预培养的时间也影响蓝光的诱导反应。

    • 波动温度下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2005, 45(5).

      摘要 (817) HTML (0) PDF 199.63 K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0℃~15℃范围的波动温度条件下,有氧贮藏养殖罗非鱼的特定腐败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其对剩余货架期预测的适用性。由Belehradek方程建立了温度对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影响的数学模型,在设计的两种波动温度条件下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波动温度贮藏罗非鱼中假单胞菌生长的实测值比较,偏差度在0.906~0.942之间,准确度在1.13~1.19之间。以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剩余货架期,与波动温度贮藏罗非鱼的感官、VBN和假单胞菌数评价获得的实测剩余货架期相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5.9%和-9.1%。显示在贮藏温度波动的情况下,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同样可以快速可靠地实时预测0℃~15℃贮藏的罗非鱼剩余货架期。

    • 近自然纯培养法对细菌培养的初步研究

      2005, 45(5).

      摘要 (715) HTML (0) PDF 211.52 K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微生物在自然生境中协作生长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对传统纯培养技术的改进思路及方法:设计一种有孔培养皿,皿内覆盖有不允许细菌通过、但营养物质可以自由流动的微孔滤膜。培养时将该培养皿放入被分离微生物所需生境中,可以克服传统纯培养难以提供外源活性物质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混合培养法和传统纯培养法的弱点,从而达到增强部分微生物可培养性、甚至培养出未培养微生物的目的。

    • 钙荧光探针Fura2/AM对大肠杆菌细胞的负载行为

      2005, 45(5).

      摘要 (294) HTML (0) PDF 184.72 K (1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Fura2/AM作为一类高效的钙离子荧光探针,在动物细胞中已得到较成功的应用,但在微生物细胞分析方面鲜见报道。该文系统研究了该探针的荧光光谱特征及其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负载行为,并考察了在大肠杆菌细胞中钙离子与Fura2的结合情况。为利用其研究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钙离子跨膜行为奠定了基础。

    • 分枝杆菌噬菌体整合及裂解的分子机理

      2005, 45(5).

      摘要 (746) HTML (0) PDF 222.39 K (2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核病仍旧威胁着全球人类健康,中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寻求新的药物和疫苗势在必行。随着对噬菌体研究的深入,分枝杆菌噬菌体成为结核病新型药物发现和药敏实验的研究热点之一。噬菌体进入宿主菌体内,以裂解和溶源两种途径进入循环。以分枝杆菌的溶源性噬菌体为例,综述了分枝杆菌噬菌体整合和裂解分子机理。分枝杆菌溶源性噬菌体的整合需噬菌体基因组的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P),宿主菌分枝杆菌基因组的附着位点attachment site(attB),整合酶integrase(Int)和整合宿主因子integration host factor(mIHF)。部分溶源性噬菌体如Ms6进入裂解循环,复制转录组装成新的子代噬菌体,在裂解素(Lysin)和穿孔素(Holin)的协同作用下裂解宿主菌,释放子代噬菌体。目前国内未见对分枝杆菌噬菌体的研究报道。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整合及裂解机理对结核病治疗新药开发有一定的启示。

    • 酿酒酵母细胞表面工程应用研究新进展

      2005, 45(5).

      摘要 (801) HTML (0) PDF 232.21 K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酿酒酵母表面展示工程是一个新兴的蛋白表达系统,由于它能进行蛋白翻译后修饰,能方便地对表达的蛋白产物进行检测和筛选,近年来应用研究发展迅猛。它在构建全细胞催化剂、抗原/抗体库、生物吸附剂、生物传感器、组合蛋白文库、免疫检测及亲和纯化中取得了很多新的应用,在蛋白质分子的功能研究与应用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 Wolbachia属共生菌及其对节肢动物宿主适合度的影响

      2005, 45(5).

      摘要 (921) HTML (0) PDF 217.72 K (3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生殖组织内呈母质遗传的一类共生细菌。近30多年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Wolbachia对宿主生殖方式的调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Wolbachia对节肢动物宿主的适合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对Wolbachia的宿主分布、存在部位及其对节肢动物宿主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Wolbachia在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