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1978年第1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钩端螺旋体的新血清型——蛮耗4型

      1978, 18(2).

      摘要 (441) HTML (0) PDF 0.00 Byte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1973年我省分离的689株钩端螺旋体中,分离到一株“黎川130”,经检定属于我国新发现的血清群——蛮耗群。这个血清群是世界卫生组织(1967)公布的18个群124型以外的一个独立的血清群。蛮耗群过去有3个型别,即蛮耗1—3型。“黎川130”株经用凝集素吸收方法检定为新型,建议命名为蛮耗4型。

    • 水稻的一种新病害——稻苗疫霉病

      1978, 18(2).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3年在江苏省水稻上发现由霜霉目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受害的是叶片,叶片上产生不规则条斑。经鉴定,这是一种由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新病害。该致病菌与草莓疫霉(P. fragariae Hickm.)很相近,但在一些方面又有明显差异,特别是雄器位置和致病性不同,所以认为是草莓疫霉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稻苗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var. aryzo-bladis Wang et Lu, var. nov.)。

    • 中国球针壳属分类的研究I.关于种的划分

      1978, 18(2).

      摘要 (484) HTML (0) PDF 0.00 Byte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究白粉菌分类和编写《中国白粉菌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前人对球针壳属(Phyllactinia)种的划分多有不妥之处。本文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所得出的下列分种原则,对我国球针壳属的种进行重新划分。这些原则主要足:1.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附属丝的长度、子囊孢子的数目及子囊壳的大小等等;2.生理特性,主要是寄生专化性或寄主范围,球针壳属的每一个种的寄主范围都不宜跨科;3.在同科同属甚至同种的寄主上,如菌的形态悬殊,仍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种。从我们的研究材料中共划分出30个种,其中新种16个,新组合2个。它们寄生在26科44属80余种植物上。本文还对球针壳属的一般特点、分种的历史渊源、种的概念和划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以及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概述和讨论。

    • 中国半内生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I.杨柳科上的新种:柳生半内生钩丝壳

      1978, 18(2).

      摘要 (435) HTML (0) PDF 0.00 Byte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柳生半内生钩丝壳(Pleochaeta salictcola sp. Nov.)是寄生在黄花柳(Salix caprea L.)和川鄂柳(Salix fargesii Burk.)上的一个白粉菌新种。虽未看到这个菌的无性阶段,但根据其有性阶段子囊壳较大、侧面看陀螺状,附属丝很多、近顶生、顶端钩状,子囊排列成层、数目较多、长形,子囊孢子数目较少等特征,仍然可以认为它是半内生钩丝壳(Pleochaeta)的一个种。切片检查还观察到内生菌丝体的痕迹。柳生半内生钩丝壳与半内生钩丝壳的另外2个已知种:多丝半内生钩丝壳[Pleochaeta polychaeta (Berk.Et Curt.) Kimbr.Et Korf]及三孢半内生钩丝壳[Pleochaeta shiraiana (P.Henn.) Kinnbr. Et Koff] 的主要区别在于柳生半内生钩丝壳寄生在杨柳科上,每个子囊的子囊孢子数目3—5(大多4)个,而多丝半内生钩丝壳和三孢半内生钩丝壳都寄生在榆科上,每个子囊的子囊孢子数目分别为2个或3个。柳生半内生钩丝壳有汉文及拉丁文描述。

    • 灰锤科的六个新种

      1978, 18(2).

      摘要 (824) HTML (0) PDF 0.00 Byte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3—197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到了灰锤科Tulostomataceae 的6个新种,分隶于灰锤属Tulostoma和裂顶灰锤属Schizostoma.属于灰锤属的是:短柄灰锤,沙漠灰锤和贺兰灰锤。属于裂顶灰锤属的是:百灵庙裂顶灰锤,乌兰布和裂顶灰锤和磴口裂顶灰锤。这二属全部种类的孢体均有对胃出血和外伤出血的止血作用,是有医疗价值的药用真菌资源。全部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 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及其RNA

      1978, 18(2).

      摘要 (260) HTML (0) PDF 0.00 Byte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感染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的家蚕的肠组织提取多角体,经碱处理后从中提纯了CPV。鉴定了CPV样品的紫外趿收特性、沉降性质,井在电镜下观察了CPV粒子的形态。从CPV提取的RN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含有10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侵染件试验表明CPV具有侵染性,而CPV-RNA没有侵染性。

    • 北京棒状杆菌等五种细菌的DNA中G-C含量的测定

      1978, 18(2).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利用核酸的增色性测定了属于四个属五个种的细菌G—C克分子百分数含量,其中包括一个过去尚未测定G—C含量的菌种,即北京棒状杆菌(CC=52.4)。所有的测定结果表明G—C含量是与传统分类允许的范围一致的。 2. 在提取核酸前破坏细胞壁时采用了前人较少使用的超声波法破坏细胞壁。 3.本试验在比色时小杯上没有加盖,任其自由蒸发。为此,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校正蒸发量的公式。

    • 制备免疫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一种综合方法

      1978, 18(2).

      摘要 (365) HTML (0) PDF 0.00 Byte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告包括胃蛋白酶消化、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肢过滤等四个工序的生产纯HBsAg的综合方法。所得产品经对流电泳、琼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等法检查,不含正常人血清蛋白质(HuSP)成份,用来免疫动物可获得不合抗-HuSP高效价的单特异性抗HBs血清,因而证明了它是免疫纯品。本法所需条件一般,而且结果比较稳定。从100毫升HBsAg阳性血清(对流电泳效价1:16)一般可以制得纯HBsAg 13毫升(对流电泳效价1:16,0.3—0.4毫克/毫升),即3.9—5.2毫克。

    • 纤维分解菌与伴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协同作用

      1978, 18(2).

      摘要 (351) HTML (0) PDF 0.00 Byte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372—24D菌株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纤维分解细菌,它能与伴生菌372一Z4M协同生长,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液中,发酵分解纤维素。31一33℃振荡培养五天,混合发酵可分解预处理稻草粉纤维素97—98%,同时得到菌体蛋白质5--7克/升。当硫胺素存在时,纤维分解细菌亦能单独发酵分解纤维素。我们研究了这两株纯培养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分解纤维素能力。经鉴定,372—24D为产黄纤维单胞菌,372—24M为腐臭假单胞菌。

    • 四环素生产菌——金色链霉菌的噬菌体

      1978, 18(2).

      摘要 (314) HTML (0) PDF 0.00 Byte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证实国内某些工厂四环素生产中的异常发酵现象是由噬菌体所引起的,从一些工厂中分离到噬菌体SAI、SA2、SA3、SA4和SA5。对它们的噬菌斑进行了描述,在血清分型、寄主范围、热失活、pH值的稳定性测定方面都进行了工作,同时在电镜下观察了形态和测量了大小。我们认为这些噬菌体都是属于同一血清型,形态基本相似,大小差异不显著,对pH值有广泛的适应性,对热抵抗力较强,但在这些特征和寄主范围内却存在一定差异。这类噬菌体和已知的金色链霉菌噬菌体是不相同的。

    • 抗真菌抗菌素414的研究II.抗真菌性能

      1978, 18(2).

      摘要 (689) HTML (0) PDF 0.00 Byte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真菌抗菌素414(球红霉素)对念珠菌、隐球菌和啤酒酵母等酵母菌作用强,对一些皮肤癣病原菌,霉菌和阴道滴虫也有作用,对细菌无效。它对由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的抑菌旅度为0.2—0.39单位/毫升,杀菌浓度为0.39一1.56单位/毫升;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浓度为0.1一1.56单位/毫升,杀菌浓度为0.39—6.25单位/毫升。该抗菌素在酸性环境和含氯化钠的培养基中抗菌话力增大;氯化钙、氯化镁、血清、胆固醇和酵母膏减低其抗菌活力。接种量增大,抗菌活力有所降低。本文还报道了抗真菌抗菌素414和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初步试验结果。

    • 葡萄球菌类毒素的研究

      1978, 18(2).

      摘要 (400) HTML (0) PDF 0.00 Byte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葡萄球菌类毒素生产菌株S155,在血清学分型中,属于Oedlng分类法第1V型。其中含有a、b、c、ac、e、h、I、k八种抗原型因子,具有产毒力高,致病性强等特点,本菌的外毒素中含有a-溶血素和杀白血球素。S155菌株于自制的培养基中,在37℃下,通八20%CO2,液体振荡培养18小时,产毒最高。将制得的外毒素,经福尔马林解毒后,用氯化钠盐析法,提纯精制而成类毒素。实验证明,葡萄球菌类毒素,系主要由两种抗原物质组成,注入机体后,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同时也有细胞免疫功能。

    • 制备水稻黄矮病毒抗血清的初步研究

      1978, 18(2).

      摘要 (247) HTML (0) PDF 0.00 Byte (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