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8年第3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主编点评
    • 探索假单胞菌降解4-氯硝基苯代谢新途径

      2008, 35(3):0363-0363.

      摘要 (1542) HTML (0) PDF 0.00 Byte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工业微生物学
    • 扣囊复膜孢酵母BGL1基因在工业酒精酵母中的整合表达

      2008, 35(3):0321-0326.

      摘要 (1860) HTML (0) PDF 0.00 Byte (2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了含有工业酿酒酵母自身GPD2启动子和终止子、扣囊复膜孢酵母b-葡萄糖苷酶基因(BGL1)和潮霉素选择性标记hyg的重组质粒pPIC-gpd-bgl-hyg, 通过酵母染色体同源重组, 将BGL1基因整合进入工业酒精酵母的染色体上。重组酵母可以在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48 h时b-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0.764 U/mL。在玉米浓醪酒精发酵实验中, 与宿主菌株相比, 重组酵母醪液中纤维二糖含量减少约80%, 达到了消耗醪液中纤维二糖含量的目的。

    • 利用甲硝唑及外加氧方法筛选耐氧产氢Klebsiella oxytoca HP1突变菌株

      2008, 35(3):0327-0331.

      摘要 (1901) HTML (0) PDF 0.00 Byte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 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 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1进行了两轮诱变, 经40 mmol/L 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 h(第一轮诱变)或2 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 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 第一代突变菌株HP1-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1的3.70倍, 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 HPA15-37产氢活性为HP1-A15菌株的2.75倍, 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1-A15和 HPA1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 零价铁对2,4-二氯酚生物还原脱氯的影响研究

      2008, 35(3):0332-0335.

      摘要 (1971) HTML (0) PDF 0.00 Byte (2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间歇试验, 接种驯化两月的厌氧混合微生物, 考察厌氧体系中添加零价铁(Fe0)对2,4-二氯酚(2,4-DCP)生物还原脱氯效果的影响, 并对影响“Fe0+微生物”体系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与零价铁或微生物的单独作用相比, “Fe0+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促进2,4-DCP的脱氯反应, 最佳Fe0投加量和微生物接种量分别为0.5 g/L和376.2 mgVSS/L; 初始pH = 8.0对2,4-DCP的转化效果最好, 偏酸性环境不利于污染物转化; 微生物接种量与铁用量之间有一适宜比例, 一定范围内增加微生物接种量可催生出更多可降解污染物的酶或酶系, 提高2,4-DCP的降解效果。

    • 一株以甘油为底物产二羟丙酮(DHA)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鉴定

      2008, 35(3):0336-0340.

      摘要 (1870) HTML (0) PDF 0.00 Byte (3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油为微生物可利用的理想碳源, 从自然界筛选出21株以甘油为唯一碳源产二羟丙酮(DHA)的菌株, 经初步发酵测定发酵液中DHA含量, 其中菌株6-8 DHA产量最高达6.4 g/L。对其进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 并结合16S rDNA基因分析, 比对结果表明, 菌株6-8与Acinetobacter sp. 相似性最高, 达99.7%, 在细菌分类学上属于假单胞菌目莫拉菌科不动杆菌属。将其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6-8。

    • 碱性果胶酶在重组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的关键因素研究

      2008, 35(3):0341-0345.

      摘要 (2040) HTML (0) PDF 0.00 Byte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产量和生产强度, 在摇瓶条件下优化了重组毕赤酵母生产碱性果胶酶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以下条件:初始甘油浓度40 g/L、初始甲醇浓度3.1 g甲醇/g DCW、每24 h添加0.51 g甲醇/g DCW、诱导表达周期72 h、250 mL三角瓶诱导培养基装液量30 mL、初始pH 6.0, 最适于菌体生长与产物表达。在此基础上, 7 L罐上通过恒速流加甘油进一步提高细胞密度, 诱导阶段甲醇采取前期恒速流加和后期DO-stat, 发酵结束菌体干重达80 g/L, 酶活为217 U/mL, 比摇瓶结果提高了66.2%。

    • >海洋微生物学
    • 两株对虾幼体弧菌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2008, 35(3):0346-0352.

      摘要 (2122) HTML (0) PDF 0.00 Byte (2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患弧菌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中分离到两株病原菌zouA和zouB, 常规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表明均为弧菌属菌种, 弧菌编码鉴定系统分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弧菌R72H序列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菌株zouB为副溶血弧菌。对菌株zouA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弧菌的相似性均高于98%, 相互间不能区分; 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相似性达98%以上, 而与所有其它弧菌的相似性不到92%。结合表型和分子特征的鉴定结果, 菌株zouA和zouB分别被鉴定为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 碳氮比和光强对小球藻合成虾青素的影响

      2008, 35(3):0353-0357.

      摘要 (2132) HTML (0) PDF 0.00 Byte (3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碳氮比和光强对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合成虾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碳氮比的增加, 虾青素含量提高, 但是过高的碳氮比限制藻细胞的生长。当碳氮比为 133 时, 虾青素的产量最大, 达到 9.19 mg/L。高光诱导在高碳氮比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青素的含量及产量。200 mmol/m2﹒s 光强在没有严重影响小球藻生长的同时, 明显提高虾青素含量, 最大虾青素产量达到 12.52 mg/L。文章对不同诱导条件下虾青素的合成机理以及利用异养自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虾青素产量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 >环境微生物学
    • 假单胞菌ZWL73降解4-氯硝基苯的代谢途径研究

      2008, 35(3):0358-0362.

      摘要 (1973) HTML (0) PDF 0.00 Byte (2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氯代硝基芳香烃是一类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有毒污染物。一株高效分解4-氯硝基苯的假单胞菌分离于4-氯硝基苯污染土壤, 可以完全降解4-氯硝基苯, 并以之为C源、N源生长。为阐明其降解4-氯硝基苯的代谢途径, 通过对以底物生长的降解菌的酶学分析, 检测到其还原降解的两个关键酶即初始酶硝基还原酶和苯环开环酶2-氨基-5-氯酚1, 6-双加氧酶的活性; 结合其它检测如培养液中降解产物分析、相关底物生长实验结果, 确定了其降解途径是通过部分还原途径。

    • 聚乙烯醇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2008, 35(3):0364-0367.

      摘要 (2184) HTML (0) PDF 0.00 Byte (2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乙烯醇为唯一碳源从环境中筛选获得了高效降解聚乙烯醇的微生物菌株XT11, 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菌株Pseudomonas XT11的生长过程及PVA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菌株在54 h内可将1 g/L的聚乙烯醇(PVA)降解。同时研究了温度、pH值及酵母膏浓度对该菌株降解PVA的影响, 结果表明其最适温度、pH值和酵母膏浓度分别为30℃、7.0和0.5 g/L。研究了PVA浓度对PVA降解率的影响, 发现随着PVA浓度的增大, PVA的降解率降低。

    • 烷烃溶剂对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YP1产胞外蛋白酶的影响

      2008, 35(3):0368-0371.

      摘要 (1968) HTML (0) PDF 0.00 Byte (2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添加5%(V/V)浓度的正庚烷、正辛烷、正癸烷、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等烷烃溶剂对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YP1的生长及产胞外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5%(V/V)浓度的各种烷烃溶剂对YP1蛋白酶的稳定性及菌体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 正庚烷、正辛烷、正癸烷等溶剂显著抑制YP1产蛋白酶, 而十二烷、十四烷、十六烷能提高YP1产蛋白酶1倍以上。发酵液中十四烷的浓度(1%-8%, V/V)与蛋白酶的活力呈正相关性, 添加十四烷后发酵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增加出现在菌体生长的对数后期。培养过程中添加十四烷能导致YP1菌体形态显著变小。首次报道了烷烃溶剂对极端微生物产蛋白酶的影响。

    • 腾冲两热泉泉古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的初步分析

      2008, 35(3):0372-0377.

      摘要 (3043) HTML (0) PDF 0.00 Byte (3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构建16S rRNA 基因片段的克隆文库对腾冲热海两温泉中泉古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一共得到 18 个泉古菌克隆序列, 可分为 12 个OTUs, 两温泉的克隆序列与已知GenBank上关系最近序列的平均相似性较低, 无名泉为 92.56%, 热爆区为 93%。从基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 74℃ 的无名泉样点中既有属于超高温环境类群的泉古菌, 同时又有属于和常温环境较接近的泉古菌; 45℃ 的热爆区样点的泉古菌, 相对来说则更接近于常温类群。本次研究表明, 腾冲热泉与世界其它同类热泉之间的泉古菌类群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两实验样点代表了超高温和高温环境泉古菌逐渐向常温过度的两个重要环境。

    • >农业微生物学
    • 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小单孢菌的分离和鉴定

      2008, 35(3):0378-0383.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3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南昌瑶湖的农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稀有放线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及16S rRNA基因序列等多相分类特征研究, 将该稀有放线菌鉴定为炭样小单孢菌。

    • 农用抗生素TS99高产菌株的选育

      2008, 35(3):0384-0388.

      摘要 (1815) HTML (0) PDF 0.00 Byte (2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明确链霉素对农抗TS99产生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 YH04孢子的致死浓度为1.2 mg/mL的基础上, 以链霉素致死浓度为选择压力, 采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获得了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 进而从中筛选到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60%以上, 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 YH9407。

    • >医学微生物学
    • 副溶血性弧菌重复序列-PCR分型研究

      2008, 35(3):0389-0394.

      摘要 (2004) HTML (0) PDF 0.00 Byte (2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PCR)和肠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PCR(ERIC-PCR)技术, 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和亲缘关系的探讨, 并使用Hunter和Gaston方法计算分辨力指数。结果显示4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均可扩增产生可重复的DNA指纹图谱, 并且不同菌株基因组DNA的扩增条带具有多态性。根据SPSS10.0软件得出的树状图结果, REP-PCR可以把40株菌分为21个型, 分辨力指数可达到0.953, 优势菌型为G1型; ERIC-PCR可将40株菌分成4个型, 分辨力指数为0.5。研究显示重复序列-PCR方法可以用于该菌分型分析, REP-PCR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在两种PCR的DNA指纹图谱中, 血清型O1群与O3群主条带均非常相似, 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密切。

    • L-精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

      2008, 35(3):0395-0401.

      摘要 (2074) HTML (0) PDF 0.00 Byte (3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并完善了谷氨酸棒杆菌GWY020及其2个逐步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HUI821和GUI089合成L-精氨酸的中心代谢网络。分别测定了它们在特定培养时段(50 h~52 h)L-精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 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 分别作出这3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 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精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精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从代谢流量分析角度上, 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和敏感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有效手段, 代谢流量分析将成为设计育种的提供新思路。

    • 不同人群肠道携带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研究

      2008, 35(3):0402-0407.

      摘要 (1749) HTML (0) PDF 0.00 Byte (2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正常人粪便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携带率及其耐药表型、基因型和同源性,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根据CLSI指南做药敏试验, 用PCR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 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住院病人肠道中分离出31株(20.67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其中22株VRE为VanA基因型, 9株VIE为VanC1基因型。22株VRE同源性分析, A型有19株, 其中A1型4株, A2型6株, A3型4株, A4型3株, A5型2株。B型、C型、D型各1株。9株VIE中有3对菌株分别有100%同源性。门诊病人分离出4株VIE(4%), 为VanC1型, 其中两株有100%同源性。正常人中分离出11株(27.5%)VIE, 8株为VanC1型, 3株为VanC2型; 11株VIE同源性分析, 以A型为主, A1型有1株, A2型有2株, A3型有1株, A4型有1株, D1、D2、D3型各有1株, B、C、E型各有1株。2株住院病人VIE与2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 另外2株住院病人VIE与1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他们与正常人分离的VIE同源性低。22株VR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512 μg/mL, 16株VI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为16 μg/mL。8株VIE对万古霉素MIC值为8 μg/mL。可见住院病人肠道中VRE携带率高, 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一致;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部分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 >专论与综述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08, 35(3):0408-0413.

      摘要 (1515) HTML (0) PDF 0.00 Byte (4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病原体, 本文对PRRSV的基因组结构、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及其功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 好氧细菌对多环芳烃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8, 35(3):0414-0420.

      摘要 (2075) HTML (0) PDF 0.00 Byte (3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环芳烃(PAH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以线性排列、弯接或簇聚方式构成的一类碳氢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环境中, 具有潜在的致畸性、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在自然环境中, 好氧细菌对PAHs的生物降解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凸显其在清除环境PAHs污染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过去二十多年中, 科学家们已经从基因水平上对好氧细菌降解PAHs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包括PAHs降解基因的多样性、与PAHs降解有关的基因以及细菌群体PAHs遗传适应机制等。在此, 就好氧细菌对多环芳烃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2008, 35(3):0421-0425.

      摘要 (2756) HTML (0) PDF 0.00 Byte (6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通过与病毒衣壳或囊膜蛋白融合表达, 可以将外源肽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 形成刺猬状“伪病毒”。该文结合作者本人的实际工作, 简要介绍此系统的原理、特点, 并综述其在单抗制备、新型疫苗研制、基因转导与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经过改进与优化, 其可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植物提取物微生物限量标准及检测技术进展

      2008, 35(3):0426-0431.

      摘要 (1788) HTML (0) PDF 0.00 Byte (6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检测是保证植物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制定严格的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特别是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和植物源日用化学品等产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 对产品的质量及安全保证具有重要作用, 是影响植物提取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部分国家植物提取物的微生物限量标准和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并就如何建立植物提取物微生物检测行业标准体系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我国植物提取业实现新时期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 应加强对单细胞生物分批培养生长曲线中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

      2008, 35(3):0432-0435.

      摘要 (2400) HTML (0) PDF 0.00 Byte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单细胞生物分批培养过程中比生长速率(m)的变化, 其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稳定期和衰亡期6个时期。与其他生长时期相比, 在减速期生物的生长、基质的利用、产物的合成和基因表达谱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并对发酵生产有着重要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 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相当薄弱, 亟需加强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

    • 防御素基因工程制备研究进展

      2008, 35(3):0436-0442.

      摘要 (1987) HTML (0) PDF 0.00 Byte (2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防御素在重组表达与制备方面的主要进展, 包括在原核细胞表达时宿主菌、载体、表达策略的选择, 在酵母等真核细胞中进行重组表达的优缺点, 以及重组防御素纯化研究的现状。本文还概括了当前防御素研发与临床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开发前景。

    • 虫生真菌分子致病机理及基因工程改造研究进展

      2008, 35(3):0443-0449.

      摘要 (2351) HTML (0) PDF 0.00 Byte (4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虫生真菌侵染寄主昆虫的复杂过程可分为体表附着、体壁穿透及体内定殖和致死等不同阶段。近年来, 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代表的基因功能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虫生真菌的分子致病机理; 同时,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昆虫病原真菌的遗传改良和选育高毒力杀虫菌株开辟了新的途径。对近年来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分子对策及基因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就进一步研究虫生真菌的毒力基因及功能进行了探讨。

    • >高校教改纵横
    •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08, 35(3):0450-0452.

      摘要 (2217) HTML (0) PDF 0.00 Byte (2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面阐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中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教学实习等各层次教学方法, 并且重点讨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介绍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各种经验, 对设计性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思路。

    •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

      2008, 35(3):0453-0455.

      摘要 (1658) HTML (0) PDF 0.00 Byte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践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为学生毕业后到工厂工作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对课程设计所处地位以及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等教学各环节进行交流探讨。

    • >生物实验室
    • T_RFLP技术及其在硝化细菌群落分析中的应用

      2008, 35(3):0456-0462.

      摘要 (2111) HTML (0) PDF 0.00 Byte (2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T_RFLP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 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培养方法的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自1997年首次被报道以来, T_RFL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菌种鉴定、群落对比分析、群落中系统发育种群多样性的评估等领域, 并成为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强有力工具之一。目前T_RFLP在国内的应用较少, 硝化细菌的群落分析上还未见报道。但作为一种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理想方法, 将会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T_RFLP的基本原理, 概括了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上的应用, 阐述了硝化细菌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及T_RFLP在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前景。

    • 不同生境下的钝顶螺旋藻RAPD分析

      2008, 35(3):0463-0465.

      摘要 (1897) HTML (0) PDF 0.00 Byte (2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不同生境下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Arthrospira) platensis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高原碱湖和Chad湖的钝顶螺旋藻基因组DNA扩增多态性片段同源性为 48.23%。2 个样品在分子遗传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各自生态环境明显不同和长期地理隔离造成的。

    • 一种改进的丝状真菌DNA提取方法

      2008, 35(3):0466-0469.

      摘要 (2153) HTML (0) PDF 0.00 Byte (6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丝状真菌雅致枝霉(Thamnidium elegans)和深黄伞形霉(Umbelopsis isabellina)为材料, 使用优化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改进后的方法使用液氮冻融以及玻璃珠振荡的方法代替了传统的液氮研磨, 所需菌体量少, 而得到的基因组DNA比用传统的CTAB法得到的基因组DNA产率高、纯度好、且步骤简单, 适用于一次微量提取多个样品的基因组DNA。这种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如PCR和DNA的酶切等。

    • 畜禽肉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多重PCR检测研究

      2008, 35(3):0470-0474.

      摘要 (1796) HTML (0) PDF 0.00 Byte (3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都是目前世界公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致病菌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的缺点, 建立了同时检测畜禽肉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针对沙门氏菌侵袭基因invA、大肠杆菌O157抗原基因rfbE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同时检测, 整个过程在9 h~10 h内完成, 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分别达到2.4×102 cfu/mL(沙门氏菌)和2.2×102 cfu/mL(大肠杆菌O157); 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