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论文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请通栏排版,图、表要随文排版,不要放在文后。请添加行号(在“文件”菜单上,单击“页面设置”,再单击“版式”选项卡。单击“行号”,然后选中“添加行号”复选框。在“编号方式”中选择“连续编号”)。
1. 文题
2. 作者
3. 作者单位
4. 摘要
5. 关键词
6. 中英文脚注
7. 正文
8. 计量单位
9. 数字的使用
10. 统计学符号
11. 正体与斜体
12. 参考文献
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建议中文题目中不要出现“×××研究”的字样,建议英文题目不要出现“Study on ×××”的字样。
2. 作者
文章署名人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之间用2个空格隔开,不用逗号,如:张小三 李四(ZHANG Xiaosan LI Si)。
3. 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
4. 摘要
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专论与综述、高校教改纵横、生物实验室)都应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内容要客观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内容,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Background],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背景】不用太详细,简单几句话即可。【结论】应该展现【结果】的重要性和参考意义,避免重复【结果】。摘要书写时注意语法一定要正确,符合中英文表达方式,特别是英文摘要最好请英文水平较好的专家审定,以免出现错误。
英文摘要书写要求:1) 建议使用第一人称, 以此可区分研究结果是引用文献的还是作者的; 2) 建议用主动语态, 避免长句和难句, 以求简单清晰; 3) 建议使用过去时态, 要求语法正确, 句子通顺; 4)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但可比中文摘要更详尽, 写完后务必请英文较好、且专业知识强的专家审阅定稿后再返回编辑部; 5) 摘要中不要使用缩写语, 除非是人人皆知的, 如:DNA, ATP等; 6) 在英文摘要中, 不要使用中文字体标点符号。
5.关键词
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应明确、具体,一些模糊、笼统的词语最好不用,如基因、表达……。
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 E-mail:
基金项目:……(编号)
*通信作者:Tel: ; E-mail:
收稿日期:20xx-01-01; 接受日期: 20xx-xx-xx;网络首发日期:
7.正文
(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与方法”、“2 结果与分析”、“3 讨论与结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④三级标题,如:“1.1.1 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一、二、三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一行排。
(2)材料与方法:在材料中明确写出所购买主要材料的公司全称或标准的英文名。
(3)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即图号和表号要在正文文字中标注,随后呈现图表。
①图:在正文中图的下方写图题及图注;图题、图注、图文、横纵坐标物理量和单位都要有中英文对照;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中文图注中用中文标点,英文图注中用英文标点(每个标点后加一个空格),表示项目的数字、文字或代号后面用冒号,每个注释完用分号,最后一个注释后加句点。
②表:三线表样式,表序及表题置表上方,表注置于表下。表中所有文字都要有中英文对照。中文表注中用中文标点,英文表注中用英文标点(每个标点后加一个空格),代号后面用冒号,每个注释完用分号,最后一个注释后用句点。
(4)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一行,左顶格。
8.计量单位
(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或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斜体;表示波长的数字正体且下标。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物理量符号(斜体),单位(正体)用括号括起,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
(3)除长度%不能省略外, 短线和顿号前的其他相同单位可省略。例如: 20%−30%; 20−30 °C; 1−3 d; 4、5、6 g/L。
9. 数字的使用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
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一组,每组间加一个空格,如1 000、1.000 1、1 000.000 1。
10. 统计学符号
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t 检验用英文小写t;F 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
11. 正体与斜体
(1)物种的学名:新的菌物命名法规定所有的分类单元/分类群的拉丁学名全部斜体,属以上首字母大写,种名首字母小写。属名第一次出现时写全,再次出现时使用缩写,属名缩写点和种名之间加一个空格。
(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 Ⅲ、Sau3AⅠ等。
(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写、正体。
12. 参考文献
(1)要求:
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包括私人通信、产品说明书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在文中相应位置用括号注明。
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引用文献数量不限。
(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
①参考文献的作者不超过10人时全部列出,多于10人时只列前10人,后加“等”字或“et al.”。
②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
③文献题目除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及必要的大写外,其余单词均小写,题目中菌的属名种加词、基因和内切酶等正确使用斜体。
④外国期刊名要规范完整,不可缩写,不用斜体。
⑤请将参考文献的卷期号正确补充完整,卷号后面若有期号用括号括起来,卷号和后面括号之间没有空格,与后面页码之间用冒号(如“2010, 1(1): 1-6”或“2010, 1: 1-6”);只有期号时用括号括起来直接跟在年份后面,中间不要逗号。如“2010(1): 1-6”
⑥图书请注明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商、年份、页码,年份和页码之间用冒号。专著中析出文献格式为:析出文献作者. 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的页码.
期刊:[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图书:[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 文章题目//书的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页码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页码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