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
    杨海莲; 孙晓潞; 宋未;
    1998, 25(4).
    [摘要](4070) [HTML](10) [PDF 0.00 Byte](3317) [Cited by](88)
    摘要:
    2  一种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
    叶姜瑜;
    1997, 24(4).
    [摘要](6615) [HTML](9) [PDF 0.00 Byte](3744) [Cited by](77)
    摘要:
    一种新的鉴别性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含酸洗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和染料刚果红,产纤维素酶菌株在其上形成浓郁红色水解圈,明显区别于其它微生物类群,方便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和计数。
    3  测定放线菌菌体中氨基酸和单糖的快速方法——薄层层析法
    王平;
    1986, 13(5).
    [摘要](3694) [HTML](9) [PDF 0.00 Byte](3529) [Cited by](74)
    摘要:
    4  一种简单的胞壁破碎方法
    杨文; 吉春明;
    1995, 22(1).
    [摘要](3824) [HTML](8) [PDF 0.00 Byte](2003) [Cited by](66)
    摘要:
    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胞壁破碎方法──酸-热处理法。破碎效果好且成本低廉。酸浓度大小和热处理时间长短对破碎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破碎条件的最佳组合为HCl浓度3mol/L,HCl用量6ml/g于细胞浸泡时间60min,热处理时间3min。
    5  几丁质酶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陈三凤; 李季伦;
    1993, 20(3).
    [摘要](3567) [HTML](7) [PDF 0.00 Byte](2519) [Cited by](63)
    摘要:
    6  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素的定量分析程序
    王玉万; 徐文玉;
    1987, 14(2).
    [摘要](6213) [HTML](7) [PDF 0.00 Byte](3509) [Cited by](56)
    摘要:
    拟定了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素的定量分析程序。本程序是将中性洗涤剂法、2M盐酸水解法、72%硫酸水解法、地衣酚比色定糖法和蒽酮比色定糖法加以综合应用而成,在具有一般化学分析条件的实验室都可使用。本程序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试样的分析。因此,对于进行对比性探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素的含量及其转化动力学的研究,本程序尤其实用。
    7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
    王镇; 王孔星;
    1993, 20(6).
    [摘要](2903) [HTML](7) [PDF 0.00 Byte](2863) [Cited by](54)
    摘要:
    8  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王建龙; 韩英健; 钱易;
    2000, 27(6).
    [摘要](3500) [HTML](8) [PDF 0.00 Byte](4049) [Cited by](51)
    摘要:
    9  灵芝多糖的研究进展
    刘美琴; 李建中; 孔繁祚;
    1998, 25(3).
    [摘要](3119) [HTML](7) [PDF 0.00 Byte](2777) [Cited by](51)
    摘要:
    10  一种快速提取真菌染色体DNA的方法
    周小玲; 沈微; 饶志明; 王正祥; 诸葛健;
    2004, 31(4).
    [摘要](3875) [HTML](7) [PDF 0.00 Byte](2860) [Cited by](47)
    摘要: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多种真菌染色体DNA的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用石英砂振荡破壁 ,快速便捷地提取真菌染色体DNA ,提取时间仅用 1~ 2h。作者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提取了粗糙脉胞菌 (Neurosporacrassa)、米曲霉 (Aspergillusoryzae)、羊肚菌 (Morchellaesculcnta)、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visae)等 4种不同真菌的染色体DNA ,所提DNA片段均大于2 0kb ,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
    11  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
    贺纪正 张丽梅
    2013, 40(1):98-108.
    [摘要](4285) [HTML](0) [PDF 687.01 K](9098) [Cited by](47)
    摘要:
    微生物是驱动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氮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 其四个主要过程, 即生物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均由微生物所驱动。近10年来, 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发展, 在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有关土壤硝化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 简要介绍了反硝化微生物和厌氧氨氧化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今后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应瞄准国际微生生态学发展的前沿, 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结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需求, 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开展大尺度上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的研究; (2) 加强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过程与机理的研究, 并与相关过程的通量(如氨挥发、N2O释放)和反应速率(如矿化速率、硝化速率)关联起来; (3) 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系统研究各个氮转化过程的耦合关系, 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 为定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过程,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减少其负面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12  乳酸菌细菌素研究进展
    李平兰; 张篪; 江汉湖;
    1998, 25(5).
    [摘要](3665) [HTML](9) [PDF 0.00 Byte](2446) [Cited by](45)
    摘要:
    13  乳酸菌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李铁军; 李爱云; 张晓峰;
    2002, 29(5).
    [摘要](4816) [HTML](6) [PDF 0.00 Byte](5691) [Cited by](44)
    摘要:
    乳酸菌的抗菌机理涉及其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 ,包括酸性物质、乳酸菌素、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等。其中酸性物质可以消耗大量细胞能量并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 ;乳酸菌素可作用于细胞膜 ,造成膜内物质和能量的泄漏。对于它们抗菌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的安全生产中。
    14  构菌栽培过程中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几种多糖分解酶活性的变化
    王玉万; 王云;
    1989, 16(3).
    [摘要](3538) [HTML](8) [PDF 0.00 Byte](2655) [Cited by](42)
    摘要:
    本文分析了构菌在木屑-麦麸基物上生长发育期间,基物主要组分的降解和几种多糖分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菌丝体迅速生长期间呼吸强度最大,在菌丝长满基物到子实体发生期间的呼吸强度很小,子实体发育期呼吸强度再次升高。在以新鲜木屑为主要基物时,构菌对基物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紊的分解作用较弱,并且构菌仅有很徽弱的木紊分解能力。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存在于构菌整个栽培过程,在菌丝体迅速生长期淀粉酶活力较高,在菌丝长满基物后活力明显下降,其它四种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与淀粉酶活性变化规
    15  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
    张加春;
    2003, 30(3).
    [摘要](3286) [HTML](7) [PDF 0.00 Byte](2575) [Cited by](41)
    摘要:
    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内容设置、课前预习、课堂效果、考核制度、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合理地设置实验内容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以兴趣作为动力 ,以打分施加压力 ,同学们就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 ,为新世纪的发展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
    16  灵芝胞外生物活性多糖的pH控制发酵
    李平作; 章克昌;
    2000, 27(1).
    [摘要](3322) [HTML](8) [PDF 0.00 Byte](3061) [Cited by](38)
    摘要:
    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 pH值对灵芝胞外多糖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pH为5.5时,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找到了一种有效的pH控制发酵策略,当发酵过程中控制pH4.0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达到2.329/L,较未控制提高了24%。另外,还对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抗肿瘤活性平均达到51.2%,且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力。
    17  嗜酸乳杆菌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抗性的研究
    赵瑞香; 李元瑞; 孙俊良; 郭洋;
    2002, 29(2).
    [摘要](3679) [HTML](6) [PDF 0.00 Byte](2684) [Cited by](36)
    摘要:
    采用MRS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盐(0.1%~0.4%)对嗜酸乳杆菌抗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肠道中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特性以及服用抗生素后嗜酸乳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在pH2.5~4.5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6h活菌数仍达 107cfu/mL以上,pH1.5条件下仍有部分存活。在0.1%~0.3%胆汁盐条件下4h活菌数仍达106cfu/mL以上,且能在0.4%胆汁盐中存活。同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
    18  苯胺、硝基苯和三硝基甲苯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郑金来; 李君文; 晁福寰;
    2001, 28(5).
    [摘要](3879) [HTML](8) [PDF 0.00 Byte](3321) [Cited by](36)
    摘要:
    苯胺、硝基苯和TNT类化合物是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 ,目前它们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并危及人体的健康。利用微生物处理环境中污染物的方法目前倍受青睐。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综述了降解苯胺、硝基苯和TNT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机理 ,并指出DNA改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彻底治理环境污染指明了出路
    19  深黄被孢霉高产脂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黄建忠; 施巧琴; 周晓兰; 林跃鑫; 谢必峰; 吴松刚;
    1998, 25(4).
    [摘要](3480) [HTML](9) [PDF 0.00 Byte](2688) [Cited by](33)
    摘要: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抱霉M018变株,其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65.6%,比出发菌株提高133%。60m3罐三级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9.2%,生物量达37.8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变株M018r-亚麻酸的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3%。连续传代试验表明M018是一稳定的变株。该变株油脂合成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C/N为
    20  嗜冷菌和耐冷菌
    辛明秀; 马延和;
    1999, 26(2).
    [摘要](3202) [HTML](8) [PDF 0.00 Byte](2115) [Cited by](33)
    摘要: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