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年第47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2020, 47(8).

      摘要 (311) HTML (0) PDF 236.95 K (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 2020, 47(8).

      摘要 (302) HTML (0) PDF 325.00 K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海洋微生物学
    • 宽泛底物谱色氨酸脱羧酶体外合成卤代色胺衍生物和血清素

      2020, 47(8):2338-23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09

      摘要 (685) HTML (634) PDF 1001.27 K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色氨酸脱羧酶在自然界有高度特异性,行使催化色氨酸为色胺的功能。一个色氨酸脱羧酶BaTDC参与南海海绵共生菌Bacillus atrophaeus C89次级代谢产物bacillamides的生物合成过程。【目的】探究BaTDC酶学特征和底物谱,建立体外合成色胺衍生物的方法。【方法】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揭示BaTDC在进化中的地位。在温度梯度和pH梯度下进行酶反应,利用不同的色氨酸衍生物为底物,通过HPLC和UPLC-MS检测酶反应过程,表征BaTDC活性。【结果】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aTDC与肠道菌Ruminococcus gnavus亲缘关系相近。纯化重组BaTDC的最适温度为40?45 °C,最适pH值为8.0。BaTDC可以催化羟代色氨酸和卤代色氨酸包括4-氟色氨酸和5,6,7-氯色氨酸及4-溴色氨酸,得到相应的卤代色胺衍生物和血清素。【结论】本研究分析了BaTDC的特性,发现BaTDC表现出宽泛的底物耐受性,可为前体喂养或定向生物合成新型药用色胺衍生物和下游复杂天然产物奠定基础。

    • >环境微生物学
    • 盐胁迫条件下古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细菌降解硝基酚

      2020, 47(8):2349-235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39

      摘要 (640) HTML (1569) PDF 1.31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Burkholderia sp. SJ98利用对硝基酚和2-氯-4-硝基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通过异源表达嗜盐古菌Haloferax sp. D1227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使菌株SJ98在500 mmol/L NaCl条件下仍具有降解对硝基酚的能力。然而该重组细菌在普通和高盐条件下其降解基因的转录和降解酶比活力的高低,以及该菌在高盐条件下是否还能降解对硝基酚衍生物尚未知晓。【目的】研究Burkholderia sp. SJ98的耐盐上限,观察含有sodA的细菌SJ98在普通和高盐条件下降解对硝基酚和2-氯-4-硝基酚的能力,检测重组菌中pnpA基因的转录和硝基酚单加氧酶的活力。【方法】在添加葡萄糖、对硝基酚或2-氯-4-硝基酚的无机盐培养基(分别含400?800 mmol/L NaCl)或M9培养基(含0和500 mmol/L NaCl)中培养细菌SJ98及其重组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株生长和底物降解。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以两种硝基酚为诱导物,检测未添加和添加500 mmol/L NaCl时,硝基酚单加氧酶编码基因pnpA的转录量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以两种硝基酚为底物,检测在添加500 mmol/L NaCl时,重组菌和空载体菌的粗酶液中硝基酚单加氧酶对两种底物的活力变化。【结果】野生型菌株SJ98以葡萄糖为碳源生长的NaCl耐受浓度是600 mmol/L。未添加NaCl时,重组菌SJ98[pCM-pnpR-PpnpA-sodA-rfp]生长和降解对硝基酚的能力远优于野生菌。添加500 mmol/L NaCl时,重组菌SJ98[pBBR-sodA]仍保持了利用2-氯-4-硝基苯酚底物生长和降解该底物的能力,而空载体菌SJ98[pBBR1MCS-2]的生长和降解能力完全丧失;重组菌SJ98[pBBR-sodA]粗酶液中单加氧酶对于对硝基酚和2-氯-4-硝基酚的活力均约为野生菌的1/3。分别以两种硝基酚为诱导物时,无论是否添加NaCl,重组菌SJ98[pBBR-sodA]中硝基酚单加氧酶编码基因pnpA的转录量比野生型中高出约17?25倍;但添加500 mmol/L NaCl时,pnpA的转录均受到部分抑制。【结论】本研究为利用古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细菌进行改造以提高普通环境和高盐环境中细菌降解硝基芳烃污染物能力的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可行性。

    • 氧气对混合菌群脱色降解偶氮染料效果的影响

      2020, 47(8):2359-237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07

      摘要 (524) HTML (1012) PDF 2.33 M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产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利用混合菌群降解偶氮染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但降解过程中氧气的存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偶氮染料的微生物降解作用。【目的】探讨氧气对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的影响,分析氧气对混合菌群脱色降解偶氮染料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混合菌群DDMY1在3种培养条件(好氧、厌氧、兼氧)下,对7种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探讨偶氮染料脱色液对氧气的响应情况,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脱色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在兼氧和厌氧条件下反应48 h后的染料脱色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发生较为明显的复色现象,如活性黑5、直接黑38;UV-vis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复色现象是由于脱色液与氧气接触之后产生新物质所致;FTIR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群对发生复色反应的偶氮染料仍然具有一定脱色降解效果,但是脱色尚不够完全。【结论】兼氧和厌氧条件下,氧气对部分偶氮染料微生物脱色液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合菌群对偶氮染料的整体脱色效果,这可为今后研究偶氮染料彻底生物降解提供理论基础。

    • 一株嗜盐嗜碱硫氧化菌的筛选、鉴定及硫氧化特性

      2020, 47(8):2372-238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1070

      摘要 (679) HTML (2367) PDF 1.81 M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沼气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硫化氢的存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人类危害很大。【目的】以硫代硫酸钠为唯一硫源从巴丹吉林沙漠盐碱湖岸边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硫氧化菌BDL05,并研究其硫氧化特性。【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硫氧化菌BDL05进行鉴定。【结果】菌株BDL05为革兰氏阴性菌,弧状,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Thiomicrospira microaerophila ASL 8-2的相似性达99.8%,将其命名为Thiomicrospira microaerophila BDL05。该菌氧化硫代硫酸盐的最适pH为9.3,最适总钠盐浓度为0.8 mol/L,在以硫化钠为硫源的气升式反应器中单质硫的生成率为94.7%,生成速率为3.0 mmol/(L·h)。【结论】菌株Thiomicrospira microaerophila BDL05为嗜盐嗜碱硫氧化菌,其耐盐耐碱性较强,比生长速率快,硫化钠氧化能力较强,是一株在气体生物脱硫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的菌株。

    • 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驯化及其降解效能

      2020, 47(8):2382-239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1090

      摘要 (599) HTML (1014) PDF 668.49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萘普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人类疾病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目的】利用微生物降解萘普生类污染物是一种价格低廉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以萘普生为唯一碳源,培养驯化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鉴定萘普生降解菌群种类;通过GC-MS分析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果】获得了以Rhodanobacter为主的萘普生高效降解菌群,确定了萘普生降解菌群的最佳降解条件为:30 °C、pH 7.0、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10%,萘普生降解率达60.58%,并预测出萘普生降解菌群的降解途径。【结论】获得了高效的萘普生降解菌群,明晰了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不仅丰富了微生物资源种类,更为微生物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一株红假单胞菌的分离及对Cu2+的去除

      2020, 47(8):2392-239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18

      摘要 (631) HTML (870) PDF 666.90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生物治理因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处理重金属污染时被优先选择。【目的】从辽河入海口深13 m的水体中,利用紫色非硫细菌富集培养基筛选产色素能力强并对高浓度Cu2+有高效去除能力的菌株。【方法】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Cu2+的含量。【结果】鉴定菌株为红假单胞菌属,将其命名为Rhodopseudomonas sp. gh32。菌株gh32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30 °C和7.0,其在pH 5.0?10.0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在3 mmol/L的CuSO4溶液中能够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等单糖和硫化氢。菌株gh32在24 h内对Cu2+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处理能力为1 331 g/g干菌重或167.6 g/g湿菌重。【结论】菌株gh32对Cu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很好的去除效果,是治理含Cu2+废水的潜力菌株。本研究为生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提供了支持。

    • >研究快报
    • 防御假单胞菌双突变体H78ΔrsmA/E中hmgA基因对藤黄绿菌素生物合成的抑制

      2020, 47(8):2331-233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293

      摘要 (644) HTML (959) PDF 1.69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防御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 H78是分离于油菜根际的一株生防菌,其能合成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Plt)等多种广谱抗生素,H78的rsmA/E双突变体中Plt合成被完全抑制。【目的】通过转座子诱变技术,筛选H78ΔrsmA/E双突变体中重新激活Plt合成的下游调控因子。【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pltL基因下游插入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来指示Plt操纵子表达的激活情况;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半随机PCR技术筛选并定位目标基因;通过基因回补等方法进一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从约2万株H78ΔrsmA/E的转座子突变体中筛选到一株高产Plt和某种黑色素的菌株,并确定其插入位点为hmgA基因,hmgA基因回补能重新抑制H78ΔrsmA/E的Plt合成。【结论】假单胞菌双突变体H78ΔrsmA/E中hmgA基因对Plt的合成存在强烈抑制作用,是潜在的RsmA/E下游调控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Plt合成的调控机制与网络及通过基因工程提高Plt产量奠定了基础。

    • >农业微生物学
    • 碳源影响水稻根际假单胞菌PA1201藤黄绿菌素的生物合成

      2020, 47(8):2399-240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203

      摘要 (504) HTML (1086) PDF 1.34 M (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假单胞菌PA1201是一株水稻根际促生菌,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藤黄绿菌素(pyoluteorin,Plt)能够有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但在常规培养条件下Plt产量极低。【目的】研究碳源对Plt生物合成的影响,为提高Plt的产量以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中甘露醇替换为不同的碳源及碳源组合作为PA1201的培养基,生长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Plt,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Plt的产量变化。【结果】建立了基于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Plt的方法;比较了PA120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菌株生长和Plt的产量,发现果糖和甘露醇促进Plt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醇对Plt生物合成没有增效作用;在含有甘露醇或果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或琥珀酸抑制Plt生物合成。【结论】果糖和甘露醇促进水稻根际假单胞菌PA1201合成藤黄绿菌素,这为提高藤黄绿菌素的生物合成效率和促进藤黄绿菌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担孢子介导传播对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群体形成的影响

      2020, 47(8):2409-241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49

      摘要 (570) HTML (902) PDF 1.22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LePV1为中国香菇种质资源中携带的主要病毒之一。在前期研究中,根据分子序列特征将LePV1带毒菌株群体分为两个分子类群(亚型I和亚型II),亚型I包含大部分带毒香菇菌株,而亚型II仅包含少数几个供试带毒香菇菌株,在地理上相距遥远的不同遗传背景香菇菌株中发现了同一LePV1分子类型。【目的】探究担孢子介导传播对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群体形成的影响。【方法】比较不同亚型菌株的有性担孢子后代带毒率差异,并采用单单杂交和单双杂交方式分析杂交对LePV1群体形成的影响等。【结果】亚型I中栽培菌株ZP51和野生菌株YS94的担孢子带毒率分别为70%和100%,亚型II中栽培菌株ZP28和野生菌株YS5的担孢子带毒率分别为45%和55%,暗示亚型I菌株担孢子传毒效率高于亚型II;当杂交配对的任一亲本携带LePV1时,无论是单单杂交还是单双杂交,获得的杂交子带毒率为100%。【结论】不同亚型担孢子病毒携带率的不同和杂交在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群体形成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LePV1不能在杂交不亲和的单核体之间传播,也不能在不亲和的单双杂交配对中进行传播;在杂交可亲和的单双杂交配对中,杂交成功的杂交子在与亲本双核体菌丝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病毒LePV1通过胞质传播传给亲本双核体菌丝体。该研究为明确香菇双分体病毒LePV1传播规律及LePV1群体形成机制提供了线索。

    • 弯曲平脐蠕孢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作用

      2020, 47(8):2417-242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73

      摘要 (501) HTML (1908) PDF 1.56 M (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玉米弯曲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主要病原,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利用细菌防治弯曲平脐蠕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筛选对玉米弯曲平脐蠕孢有高拮抗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探究其拮抗机制。【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玉米田地表下土壤分离获得22株细菌,再经过复筛得到一株对玉米弯曲平脐蠕孢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L-14。【结果】筛选发现,菌株L-14对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弯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pendorfii)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是一株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特性检测,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菌株L-14的抗菌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该菌发酵液的蛋白粗提物对弯曲平脐蠕孢气生菌丝形态无影响,但可致基内菌丝畸变,对弯曲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筛选的拮抗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上具有广谱性及较高的拮抗活性,能有效防治玉米叶斑病。

    •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YN-2-2的分离与鉴定

      2020, 47(8):2425-243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96

      摘要 (567) HTML (1262) PDF 2.02 M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近年来,疮痂病在全国马铃薯各主要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有效防控手段匮乏,给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已成为马铃薯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筛选对疮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研制高效复合功能菌剂、有效防控马铃薯疮痂病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从疮痂病发生严重的云南昭通马铃薯大田采集近根际土壤,分离、筛选代谢产物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代谢产物的稳定性和抑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一株拮抗效果明显的细菌YN-2-2,其菌落圆形,淡黄色,边缘整齐、光滑、干燥,中间有凹陷,菌体杆状,大小为(2.51?4.09) μm×(1.09?1.68) μm,革兰氏染色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与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T (ACNF01000156)的相似性达到99.79%。YN-2-2的代谢产物热稳定性较好,pH耐受范围广(3.0?13.0),对蛋白酶K敏感度较低,对疮痂链霉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2.8 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浇施100 mL浓度为1×107 CFU/mL的培养液,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微型薯疮痂病病情指数,防效达36.11%。【结论】菌株YN-2-2经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可以作为高效复合功能菌剂的候选菌株。

    • 烤烟K326与香料植物间作模式下根际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功能

      2020, 47(8):2436-244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656

      摘要 (510) HTML (1629) PDF 1.47 M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选择间作种植方式能影响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缓解烤烟连作障碍;根际微生物能够适应根际微环境的变化,对烤烟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烤烟K326与5种香料植物间作模式下烤烟根际土细菌种群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比较不同时期、不同间作模式的差异,探究烤烟根际微生物的适应性及功能。【方法】以不同生长期、不同香料植物间作模式下烤烟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纯培养方法对根际细菌进行分离及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不同种植期、不同间作模式下根际土细菌多样性,并挑选代表菌株进行烟碱、Cr2+耐受及促生性质检测。【结果】蕾薹期、开花结果期、采摘期烤烟K326与5种香料植物间作模式下植物根际土蕴含丰富的细菌资源,共分离到707株细菌,分布于70个属。蕾薹期烤烟根际土细菌的香农指数变化为:W (4.079 191 7)>2GAY (3.840 352 1)>2GDY (3.514 562 8)>2GCKY (3.497 703 4)>2GBY (3.447 478 9)>2GCY (3.253 409 2)>2GEY (3.241 103 4);开花结果期烤烟根际土细菌的香农指数变化为:3GAY (3.688 981 7)>3GCKY (3.442 125 1)>3GBY (3.353 155 8)>3GDY (3.349 171 9)>3GEY (3.306 294 5)>3GCY (3.305 582 2);采摘期烤烟根际土细菌的香浓指数变化为:5GEY (2.857 102 8)>5GBY (2.458 311 3)>5GAY (2.271 868 5)>5GCKY (2.210 253 6)>5GCY (2.079 441 5)>5GDY (0.693 147 2);在不同时期都检测到的细菌类群有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短波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地杆菌属(Terrabacter),大部分代表菌株具有烟碱耐受、Cr2+耐受、固氮、铁载体产生、溶磷、淀粉水解等特性。【结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间作模式的烤烟根际土中蕴含丰富的细菌类群,Bacillus、Pseudomonas和Streptomyces是烤烟根际土中的优势类群,在烟碱、Cr2+耐受及促生作用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香料植物与烤烟间作模式能够改变根际土细菌的多样性;在开花结果期,5种香料植物与烤烟的间作明显增加了土壤根际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薄荷、香茅草、香叶天竺葵间作类型在缓解烤烟连作障碍方面具有优势。

    • 乌头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20, 47(8):2450-245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98

      摘要 (722) HTML (1512) PDF 3.83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极易发生根腐病,植株染病后枯萎死亡,最终影响药材产量。因发病因素和致病菌多样,乌头根腐病的防治向来困难。【目的】鉴定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根腐病病原菌,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按照Koch’s法则对分离的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从具有根腐病症状的乌头根部分离得到47株真菌,其中菌株GF3-3、GF3-6和GF6-1是乌头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GF3-3、GF3-6和GF6-1分别鉴定为Fusarium solani、F. oxysporum和F. proliferatum。【结论】茄腐镰刀菌(F.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是乌头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层出镰刀菌引起乌头患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 泓森槐可培养内生固氮细菌多样性与潜在促生长特性评价

      2020, 47(8):2458-24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06

      摘要 (550) HTML (1174) PDF 1.94 M (1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泓森槐为豆科刺槐属的速生型落叶乔木,生长快,营养需求多。目前对于泓森槐内生固氮细菌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研究泓森槐可培养内生固氮细菌的多样性及潜在促生长特性。【方法】从表面消毒的泓森槐根、茎、叶及根瘤中进行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纯化,采用IS-PCR指纹图谱技术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聚类,对各类群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生理生化试验、固氮酶活性测定、促生长特性试验。【结果】从泓森槐中分离出56株细菌,聚为10个类群,分别为Paenibacillus sabinae、Klebsiella michiganensis、Kosakonia radicincitans、Kosakonia pseudosacchari、Mesorhizobium erdmanii、Mesorhizobium huakuii、Mesorhizobium silamurunense、Pseudomonas geniculata、Burkholderia territorii和Devosia riboflavina,其中5个类群为联合固氮菌、3个类群为共生固氮菌、2个类群为非固氮菌,表明泓森槐组织内生固氮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促生特性试验表明7个类群具溶磷能力、6个类群具解钾能力、6个类群具有产生长素能力、6个类群具产铁载体能力、2个类群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结论】泓森槐组织内生固氮细菌具有遗传多样性与促生长特性,其在农业微生物菌肥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 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20, 47(8):2471-248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45

      摘要 (563) HTML (1059) PDF 743.48 K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不同作物轮作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香蕉与菠萝轮作能有效缓解香蕉土传枯萎病。【目的】以休耕(CK)、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西香蕉苗(B)、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巴厘”菠萝苗(B_BP)、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金菠萝”菠萝苗(B_GP)和高病蕉园土壤中种植“台农17号”菠萝苗(B_PP)为对象,研究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揭示不同菠萝品种种植在高病蕉园土壤中理化性质差异及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可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探究在高病蕉园土壤种植不同菠萝品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与休耕(CK)处理相比,高病蕉园土壤中继续种植巴西香蕉苗(B)处理显著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而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 (B_GP和B_PP)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磷、细菌及放线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H和真菌数量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金菠萝”和“台农17号”菠萝(B_GP和B_PP)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并显著区别于其他3个处理。【结论】在高发病香蕉园地,种植菠萝品种“金菠萝”和“台农17号”(B_GP和B_PP)可以显著改善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 >兽医微生物学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其附属蛋白抑制细胞凋亡

      2020, 47(8):2484-249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097

      摘要 (586) HTML (1617) PDF 1.90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orf3位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基因与e基因之间,是目前发现的PEDV唯一一个附属基因,编码附属蛋白(ORF3蛋白)。我们前期研究初步发现ORF3蛋白对PEDV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影响。【目的】研究ORF3蛋白在PEDV侵染复制过程中的毒力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3种PEDV:rDR13att-?ORF3 (orf3基因全部敲除)、DR13-ORF3att (携带有C端截短orf3)、rDR13att-ORF3wt (携带全长orf3基因)感染Vero细胞,观察病变情况,再用活细胞成像仪、流式细胞仪、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等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情况,然后用蛋白质印迹方法分析PEDV感染宿主细胞中主要凋亡相关蛋白(如Caspase-3)的活化或裂解,最后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病毒感染细胞中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再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结果。【结果】rDR13att-?ORF3引起较多的细胞病变,活细胞成像仪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种病毒侵染的细胞凋亡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高于正常阴性细胞,但敲除orf3的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凋亡率比其他两种病毒更高;敲除orf3病毒感染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毒;病毒rDR13att-?ORF3感染细胞后TUNEL阳性细胞数比DR13-ORF3att和rDR13att-ORF3wt更多;表达ORF3蛋白的重组PEDV可以抑制Caspase-3的活化;ORF3蛋白对受感染细胞Heat shock 70 kD protein 1B (HSP70)基因转录有促进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rDR13att-ORF3wt感染细胞的HSP70表达量高于rDR13att-?ORF3感染细胞。【结论】PEDV通过ORF3蛋白抑制细胞凋亡,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化或增加HSP70的产生来完成的。

    •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13和14型TbpA对豚鼠的交互免疫保护性

      2020, 47(8):2495-250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779

      摘要 (472) HTML (842) PDF 4.52 M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革拉瑟氏病(Gl?sser?s disease)的病原体,目前在对该病的防控中,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以及灭活疫苗缺乏交互免疫保护力,亟待寻求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究不同血清型HPS转铁结合蛋白A (TbpA)对豚鼠的交互免疫保护性,为进一步用仔猪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S血清型4、13和14型重组TbpA以0.1 mg/只、经2次间隔期为20 d的免疫后,检测豚鼠血清IgG抗体和细胞因子(IL-2、IL-5、IL-8、IFN-γ、MCP-1、TNF-α)水平;以HPS血清型4、13和14型菌株5 LD50剂量腹腔攻毒,检查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免疫保护率。【结果】 HPS血清型4、13和14型重组TbpA均能诱导豚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并使细胞因子显著升高。HPS血清型4、13和14型重组TbpA在免疫后均能对豚鼠产生交互免疫保护,其中HPS血清型13型TbpA免疫组的交互免疫保护率最高,对血清型4、14型HPS均为50.0%,对相同血清型HPS的免疫保护率也最高,达到83.3%,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HPS血清型4、14型TbpA免疫组相比,13型TbpA免疫组的组织切片病理变化与攻毒对照组之间差异更明显。【结论】 HPS血清型4、13和14型TbpA均能诱导豚鼠的体液免疫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产生交互免疫保护力,其中HPS血清型13型Tbp A的交互免疫保护力最强,可作为一种新的疫苗候选抗原。

    • >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
    • 代谢改造克雷伯氏菌合成D-1,2,4-丁三醇

      2020, 47(8):2505-251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015

      摘要 (780) HTML (1253) PDF 954.98 K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D-1,2,4-丁三醇(D-1,2,4-butanetriol,BT)是一种重要的四碳多元醇,应用范围广,以木糖为底物的四步生化反应是目前最高效的BT生物合成路线。但大肠杆菌宿主存在严重的碳代谢抑制,限制了工程菌在木糖葡萄糖混合糖下的生长和BT合成。然而克雷伯氏菌具有生长速度更快、葡萄糖木糖混合糖利用效果好等优点。【目的】在碳代谢抑制效应较弱的克雷伯氏菌中构建以木糖为底物的BT合成途径,以提高混合糖下BT合成能力。【方法】将来源于Clostridium crescenti的木糖脱氢酶基因xdh和来源于Lactococcus lactis的2-酮异戊酸脱羧酶基因kivD及来源于Escherichia coli W3110的木糖酸脱水酶基因yjhG克隆至Klebsiella pneumoniae ZG25,得到重组菌K. pneumoniae ZG25-BT,对重组菌进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敲除xylA以提高BT产量。【结果】在37 °C、200 r/min、接种量1%、诱导时间2 h、添加10.0 g/L CaCO3控制pH条件下,敲除xylA的重组菌在1.5倍LB培养基中以30.0 g/L木糖和10.0 g/L葡萄糖为底物,BT的产量达到4.52 g/L,摩尔转化率为0.21 mol/mol,收率为15%,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50%、62%和67%。【结论】实现了BT在K. pneumoniae ZG25中的发酵生产,同时通过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优化及xylA的敲除提高了BT合成能力,为进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 基于盲肠菌群和回肠粘膜基因表达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潜在机制

      2020, 47(8):2516-252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044

      摘要 (653) HTML (3032) PDF 1.55 M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可显著提高产蛋性能和蛋品质,但其益生机制还不清楚。【目的】从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视角去揭示益生菌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基础日粮组(C组)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添加组(0.06%,2.0×1010 cfu/g,T组)盲肠微生物菌群和回肠粘膜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添加组的盲肠菌群Chao1和Shannon指数升高;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例显著增加,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厚壁菌门中的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瘤胃球菌科UCG-014属(Ruminococcaceae UCG-014)、厌氧棍状菌属(Anaerotruncus)、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 9)、克里斯滕森氏菌(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转录组学结果表明,回肠粘膜组织中共有3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99个,下调基因157个。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上调基因参与了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促进物质代谢和营养吸收的过程。【结论】日粮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可通过改善盲肠菌群多样性和肠道营养吸收能力提高蛋鸡的饲料利用率和产蛋性能,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 >微生物育种
    • 灰树花菌株的复壮及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2020, 47(8):2526-253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67

      摘要 (589) HTML (1077) PDF 3.53 M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实验室所用灰树花菌株系长期继代培养,易出现菌株退化。【目的】通过菌株复壮的方法实现菌株的生物学活性及性状的恢复,并借助高效诱变仪对菌株实施诱变,以期得到活性更高、遗传稳定的诱变株。【方法】分别以PDA加富培养基和PDA-板栗壳培养基为培养基质,采用尖端菌丝分离法进行菌株复壮,得到回复菌株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及性状的复壮株P-2,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的高产性能,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作用于复壮株P-2菌丝体,最终筛选到一株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性高的诱变株b-35。【结果】复壮后的菌株P-2菌丝干重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1.18%和19.01%,较出发株分别提高35.17%和35.11%,通过发酵罐验证菌株的发酵周期由48 h缩短至32 h,菌株发酵活性及效率明显提高。诱变株b-35菌丝干重和多糖含量分别达到1.56%和25.07%,较复壮株P-2分别提高了40.15%和39.33%。【结论】ARTP诱变方法易操作、无污染且诱变效率高,是获得灰树花高产菌株的重要方式。

    • >专论与综述
    • 全氟辛烷磺酸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2020, 47(8):2536-254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81

      摘要 (792) HTML (2202) PDF 1.18 M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碳氢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一种典型的全氟化合物,对于生物具有多方面的毒性。研究发现,PFOS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造成了一定的污染,PFOS的降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PFOS稳定性高,降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在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PFOS降解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PFOS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

    • 关于秸秆微生物降解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 47(8):2550-255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70

      摘要 (669) HTML (933) PDF 1.58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研究的快速发展,秸秆的微生物降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客观分析当前秸秆微生物降解领域的发展态势,可为我国秸秆降解领域工作人员提供情报动态,推进我国在新型生物质能源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HisCit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工具,对世界范围内关于秸秆微生物降解领域的发文数量、高发文国家、高发文期刊及高发文机构等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秸秆微生物降解研究自21世纪以来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全球范围内对秸秆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微生物、农业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其中,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在秸秆微生物降解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美国的发文量和发文的影响力位列首位。我国在该领域发文量位列第二名,表明我国在秸秆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影响力较低,需要加强高水平的研究,带动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 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020, 47(8):2560-257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785

      摘要 (901) HTML (1711) PDF 2.36 M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毒宏基因组学是一种新的病毒组学研究手段,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能够从环境中快速发现、鉴定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并研究其特征。在过去的十年里,研究者们运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发现了许多新型病毒,增强了人们对不同环境中病毒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了解。因此,病毒宏基因组学已成为清晰描绘各种特殊环境中病毒图谱、了解自然界中病毒分布动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从病毒宏基因组的概念、样品前处理和病毒总基因组提取方法、测序技术以及病毒宏基因组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方面进行概述。

    • 微藻采收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0, 47(8):2571-258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65

      摘要 (705) HTML (2684) PDF 419.15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藻作为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质资源,在环境保护、废水处理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微藻采收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微藻产业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采收技术对促进微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微藻采收技术的优缺点,包括离心分离、沉降、过滤、浮选和絮凝技术,重点论述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微藻高效、低成本采收方案的选择及其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 微生物-肠-脑轴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2020, 47(8):2582-259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50

      摘要 (730) HTML (2181) PDF 509.65 K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微生物-肠-脑轴因其在调节精神疾病中的可能生物学基础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与“肠-脑轴”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及机制还未十分明晰。深入研究微生物-肠-脑轴和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和阐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预防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预防抑郁症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 >高校教改纵横
    •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在“抗疫”时期在线教学中的应用

      2020, 47(8):2597-260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278

      摘要 (549) HTML (759) PDF 826.05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学校教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也为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带来了契机。本文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云教材)应用为例,介绍如何应用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提升线上学习教学效果。

    • 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案例的问题导向式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0, 47(8):2603-260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202

      摘要 (781) HTML (4125) PDF 424.80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思政教育“全过程、常态化”的重要体现。案例教学法是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主要以微生物学科发展中的一些著名学者及其事迹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案例的思想内涵,以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该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设计不够充分、时效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为案例的问题导向式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该设计基于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及暴露出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通过将这些案例与微生物学专业知识,以及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上的经典人物事迹进行有机整合和提炼,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这些案例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因此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用这些案例是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经典教学案例的有益补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各案例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寓思想教育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

    • 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构建与实践

      2020, 47(8):2610-261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084

      摘要 (529) HTML (780) PDF 1.08 M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物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培养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对教学课时的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媒体、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努力找出一条培养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

    • >生物实验室
    • 高效Rubisco羧化活性筛选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2020, 47(8):2619-262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960

      摘要 (710) HTML (1318) PDF 784.84 K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及其他自养微生物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的关键酶及限速酶,在生物质合成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鉴于Rubisco的重要性以及极低的固碳羧化活性,对Rubisco的筛选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一种适用于筛选高效Rubisco羧化活性的筛选体系。【方法】分析现有筛选体系对Rubisco羧化活性筛选压力缺失的原因,设计构建适用于高效Rubisco羧化活性的筛选体系,以BWLac产乳酸菌株为宿主,在含有5% CO2的N2环境下厌氧培养,比较不同羧化活性Rubisco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HPLC及LCMS检测总乳酸及固定CO2生成乳酸的产量评估筛选体系。【结果】通过终端代谢产物乳酸产生下拉力,以及甘油代谢产生的剩余还原力需要平衡消耗掉的设计靶点,增强Prk和Rubisco的固碳支路代谢通量,加强RuBP对细胞的毒性抑制作用,使细胞生长与Rubisco活性有效偶联,构建高通量筛选办法。在新构建的筛选体系中,Rubisco失活突变体BWLac/197不能生长,Rubisco和Prk双失活突变体BWLac/197-2021生长未受影响,菌落大小约1.58 cm。粗酶液羧化活性相差2倍以上的RBC1和7002,其细胞生长在筛选条件下受不同程度抑制,菌落大小分别有1.06 cm和0.65 cm。通过检测乳酸产量及甘油消耗量对筛选体系验证评估,RBC1消耗甘油1.39 g/L,产乳酸2.82 g/L,其中来自于NaH13CO3的标记乳酸含量为18.05 μmol/L,比7002的相应检测结果高 1.3?1.6倍,检测结果与筛选体系设计原理相符,即乳酸产量越高,甘油消耗越多,Rubisco羧化活性越高,细胞生长得越好。【结论】成功设计构建了高效Rubisco羧化活性筛选体系,为进化或探索更高羧化活性Rubisco提供有效的高通量筛选办法。

    • 基于非数据依赖的鞘脂菌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2020, 47(8):2630-265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68

      摘要 (526) HTML (2256) PDF 1.12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鞘脂菌是一类可高效降解以菲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菌株,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及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为了优化测试方法,获得更完整的鞘脂菌Sphingobium yanoikuyae SJTF-8在菲胁迫下表达差异的蛋白。【方法】利用数据依赖型及数据非依赖型两种蛋白质组学数据采集方法,比较了鞘脂菌SJTF-8在菲胁迫下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种技术方法下共得到580个表达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在细胞代谢、转运和调控等方面发挥一定功能。【结论】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技术在重复性以及低丰度蛋白的检测上明显好于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技术,因此,DIA在实际可用的表达差异蛋白检出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为发现菲胁迫下细胞诱导表达的低丰度调控蛋白提供帮助。

    • 荧光法快速检测活菌数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2020, 47(8):2652-266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26

      摘要 (724) HTML (7377) PDF 516.94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Calcein UltraGreen? AM是一种新型荧光染料,用于标记和监测活细胞。【目的】基于该荧光染料的荧光特性及其在活细胞内的稳定特性,建立一种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活细菌总数的方法,并在实际样品中应用校正。【方法】通过应用荧光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再进行荧光强度检测,同时以平板计数法作平行对照,建立荧光强度值-活菌数标准曲线。【结果】确定了染色细菌的最佳pH值为8.0。该检测方法仅需固定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在20?30 min范围即可快速检测。建立了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NY3、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红平红球菌FF、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菌总数与相对荧光强度值标准曲线。当菌悬液OD600值在0.01?0.30范围内时,上述6种细菌与荧光信号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结论】当样品菌悬液浓度范围控制在105?109 CFU/mL时,建立的荧光检测方法快速便捷,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和准确度均较好,可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固体菌剂发酵、食品卫生与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的活细菌总数现场快速检测。

    • 诺如病毒常见流行株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2020, 47(8):2665-267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90883

      摘要 (630) HTML (3145) PDF 1.23 M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背景】诺如病毒是全球引发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适用于诺如病毒常见流行株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方法】将抗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B10作为金标抗体、抗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D6作为检测线、羊抗鼠抗体作为质控线组装成胶体金试纸条。对试纸条的组装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标记pH、金标抗体最佳浓缩比例及检测线(test line,T线)、质控线(control line,C线)最佳划线浓度等。对新方法进行性能评价,包括灵敏性试验、特异性试验、保存期试验及符合率实验等。【结果】所建立的诺如病毒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5.9×105 copies/μL。本方法与常见的腹泻病毒,如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批次间与批次内重复较好,保存期试验表明试纸条至少可以室温密封干燥保存一年时间。应用所建立的胶体金检测方法对24份临床粪便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RT-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约为83% (15/18),常见流行株GII.2型、GII.4型、GII.17型均被成功检出。【结论】建立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可用于诺如病毒常见流行株检测及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