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年第4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42(2)封面

      2015, 42(2).

      摘要 (1089) HTML (0) PDF 2.13 M (1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42(2)目录

      2015, 42(2).

      摘要 (1146) HTML (0) PDF 261.19 K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工程与药物研究
    • 庆大霉素生物合成基因genA的功能

      2015, 42(2):300-30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40

      摘要 (1651) HTML (284) PDF 1.44 M (2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 (Micromonospora purpurea G1008)上构建genA基因缺失工程菌,通过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推测genA基因功能。【方法】构建用于genA基因框内敲除的质粒pAB103,经接合转移导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安普抗性及PCR扩增筛选获得genA缺失工程菌GA1048。【结果】与出发菌G1008相比,工程菌GA1048不再合成庆大霉素C族组分,主要积累中间代谢产物庆大霉素A2。【结论】genA基因失活导致庆大霉素生物合成代谢流中断,暗示genA基因参与加洛糖胺C-3″位的氨甲基化。

    • 一株产G418单组分工程菌的构建

      2015, 42(2):307-31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49

      摘要 (1355) HTML (333) PDF 1.51 M (3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定向改造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G1008,获得产G418单组分工程菌。【方法】以温敏型穿梭质粒pKC1139为载体,构建敲除基因genQ*重组质粒pQB303,通过接合转移,导入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影印筛选和PCR鉴定genQ*框内缺失突变菌,利用TLC和MS分析其代谢产物组分。【结果】获得一株genQ*缺失工程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 GQ175,其代谢产物为G418单组分,生物效价达828 mg/L,与出发菌G1008的产抗能力相当。【结论】工程菌GQ175产G418单组分,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价值。同时,证明绛红小单孢菌G1008中,庆大霉素C-6′脱氢酶基因为genQ*,且无其他同功酶基因。

    • >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 干酪乳杆菌12A碳源代谢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2015, 42(2):315-32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56

      摘要 (1381) HTML (336) PDF 1.15 M (2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基因组学水平上,对干酪乳杆菌的碳源代谢特性及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基于BioCyc和MetaCyc数据库,利用Pathway Tools对菌株12A及7株已公布全基因序列的干酪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碳源代谢比较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12A可以将9种糖转运到细胞内代谢利用;可以将多种寡糖和多糖在细胞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干酪乳杆菌12A可经异型乳酸发酵或混合酸发酵途径生成乙醇及其副产物。【结论】干酪乳杆菌12A可以代谢多种类型碳源,底物选择范围宽泛,而且可以作为工业乙醇发酵的特定菌株;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建立基因结构与细菌代谢能力的联系是可靠的。

    • >主编点评
    • 环境因素对细菌群体感应的影响

      2015, 42(2):436-43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8002

      摘要 (4477) HTML (810) PDF 156.56 K (14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主编点评文章
    • 凡纳滨对虾源不动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分离鉴定及其调控

      2015, 42(2):437-44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90

      摘要 (1673) HTML (518) PDF 5.78 M (2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定凡纳滨对虾源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 M1)分泌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型,探究细菌生长阶段及环境因素对其分泌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报告菌株平板法检测M1的AHLs的活性;采用报告平板与薄层层析(TLC)相结合法对M1分泌的AHLs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菌株M1分泌N-3-氧代-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两种信号分子。在适宜条件下AHLs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对数末期(30 h)达到最大。弱酸和弱碱环境能够降低M1分泌AHLs的能力,pH 7.0是M1分泌AHLs的最适pH。较高浓度的NaCl促进了个体M1分泌AHLs的能力,但是NaCl浓度对M1总体分泌AHLs没有显著的影响。菌株M1分泌AHLs的最佳温度为30 °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分泌。【结论】菌株M1主要产生N-3-氧代-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两种类型信号分子。M1的QS系统受菌体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双重调控。

    • >回顾点评
    • 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

      2015, 42(2):444-444.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9002

      摘要 (1176) HTML (280) PDF 194.18 K (2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海洋微生物学
    • 聚球藻7002嗜铁素的检测与分离

      2015, 42(2):231-237.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41

      摘要 (1573) HTML (344) PDF 13.32 M (4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聚球藻7002嗜铁素的检测和分离方法,为深入研究海洋嗜铁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缺铁Medium A中培养聚球藻7002,利用双层平板法、混合平板法和传统铬天青S (CAS)平板法定性检测嗜铁素,用CAS蓝色液体检测液定量检测嗜铁素。采用大孔树脂XAD-2和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对嗜铁素进行分离,IMAC采用降低pH和竞争性洗脱两种洗脱方式。【结果】混合平板定性检测法更快速、高效、便捷。缺铁培养的聚球藻7002发酵液中,嗜铁素的相对含量高达93.50%。大孔树脂分离,上样液pH调为2.0时,嗜铁素吸附充分,分离效果较好。试验发现,分离得到的聚球藻7002嗜铁素在254 nm紫外下具有明显的荧光特性。【结论】试验得到了聚球藻7002嗜铁素定性检测和分离的有效方法。

    • 中国南海硇洲岛潮间带产胞外蛋白酶的可培养海洋真菌多样性

      2015, 42(2):238-25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900

      摘要 (1608) HTML (309) PDF 851.38 K (2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硇洲岛潮间带产胞外蛋白酶的可培养海洋真菌多样性。【方法】从中国南海硇洲岛潮间带采集海水和沉积物样品,采用分离培养、蛋白酶生产菌平板检测法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1-5.8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2 (ITS1-5.8S-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法,研究产胞外蛋白酶真菌的多样性。【结果】采用50%海水配制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固体培养板从所采集的样品中分离、纯化并收集了198株真菌分离株,并采用ITS1-5.8S-ITS2序列PCR扩增、测序、BLAST和系统进化分析的方法成功鉴定了其中的178株。其中,有10株的ITS1-5.8S-ITS2序列与其在NCBI数据库中最匹配的ITS1-5.8S-ITS2序列的一致性<97,表明它们有可能是新的物种;其余168株的ITS1-5.8S-ITS2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存在的相关ITS1-5.8S-ITS2序列的一致性均≥98%。这178株真菌归属为66个种,分布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6纲,16个目,27个科的45个属中。其中的主要属为青霉菌属,占28.70%;其次为曲霉属,占11.24%。有83株真菌在加在脱脂奶粉的PDA固体培养板上的菌落周围有一透明圈,表明其可产生分泌胞外蛋白酶。【结论】从中国南海硇洲岛潮间带共分离、鉴定和收集了178株真菌,其中10株可能是新的物种,83株为胞外蛋白酶生产菌。

    • >环境微生物学
    • 耐性真菌HA吸附铅、锌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研

      2015, 42(2):254-26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503

      摘要 (1569) HTML (333) PDF 3.61 M (2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铅锌矿区分离筛选出耐铅锌性菌株,并研究其吸附铅、锌的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从铅锌矿区筛选出的耐铅锌真菌HA作为试验菌株,考察影响其对铅、锌去除能力的主要因素(初始浓度、pH、接种量),同时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其相关的吸附机理。【结果】经鉴定,从矿区筛选的对Pb2+、Zn2+有较强耐性的菌株HA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在初始铅、锌浓度的实验范围内(100-800 mg/L),HA对铅、锌离子的去除率随着其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25 h后HA的生长进入平稳期,且对铅、锌离子的去除率趋于稳定。当铅、锌初始浓度为100 mg/L、pH为5.0时,HA对铅、锌离子的去除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7.8%、54.1%;当HA接种量为1 mL时,其对铅、锌去除率的增长率达到最大。HA对铅、锌的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在动态吸附过程中,HA对Pb2+、Zn2+离子吸附性能与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的拟合程度更高,且对Pb2+的吸附效果明显高于Zn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A细胞中羟基、烷基、酰胺基、羰基、磷酸基等参与了Pb2+、Zn2+的吸附过程。【结论】HA是一株对铅、锌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真菌,其吸附铅、锌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研究结果将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指导。

    • 川楝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多样性研究

      2015, 42(2):264-27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53

      摘要 (1937) HTML (358) PDF 683.77 K (2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四川省各个地区川楝内生放线菌并研究其物种多样性。【方法】应用7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样品根、茎、叶、树皮和果实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16S rRNA基因RFLP分析代表菌株多样性。【结果】研究共获得403株内生放线菌。不同地点、不同植株部位、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内生放线菌数目均有差异。广元采集的样品分离得到的数目最多,为86株;最少的是绵阳,仅有12株。从植物表皮中分离到148株放线菌,占获得菌株总数的36.7%;而从果中分离到31株,仅占获得菌株总数的7.6%;虽然从根部分离到的数量也很少,但是其出菌率却是最高的。5号和3号培养基的分离效果最为理想。16S rRNA基因RFLP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株在68%的相似性上聚在一起,在84%的相似水平上分成了10个遗传类型。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放线菌包括4个属,分别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克里布所菌属(Kribbella)。其中,链霉菌是优势类群,占代表菌株数目的比例高达91%,而稀有放线菌的比例只有9%。【结论】研究发现的川楝内生放线菌主要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克里布所菌属(Kribbella)。

    • >基础微生物学
    • 维氏气单胞菌MreB蛋白的结构分析及其系统发育学意义

      2015, 42(2):272-27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770

      摘要 (1511) HTML (390) PDF 1.46 M (2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认识维氏气单胞菌MreB蛋白的各级结构,研究MreB蛋白的保守性与作为分子标记工具的可靠性。【方法】应用ProtParam、PredictProtein和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分别分析蛋白的一级结构及理化性质,预测蛋白二级、三级结构;利用clustalX 2.0、ESpript 3.0和MEGA 6等软件对几类细菌中的MreB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维氏气单胞菌MreB蛋白是由346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扩展长链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最高;同源建模的结果显示蛋白的三级结构中含有12个α-螺旋结构、5个β-折叠结构、8个β-发夹结构、22个β-转角和4个γ-转角。【结论】获得了维氏气单胞菌MreB蛋白详细的理化信息,同源建模构建的模型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PROCHECK评分较高,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结构基础;MreB蛋白具有保守位点与结构保守性,属高保守蛋白,且变异度适宜,可作为分子标记工具应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

    • >农业微生物学
    • 两株具促生作用的苜蓿内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015, 42(2):280-28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83

      摘要 (1775) HTML (387) PDF 5.76 M (2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具有植物促生功能的苜蓿内生菌。【方法】从苜蓿的新鲜组织中分离纯化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并检测内生菌对苜蓿的促生特性。【结果】获得两株苜蓿内生菌,成团泛菌ASR16和短小芽孢杆菌ALR33。两株菌株均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IAA和嗜铁素,能溶解磷,对苜蓿的促生作用明显。【结论】获得两株具有植物促生特性的苜蓿内生菌ASR16和ALR33,可作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基础。

    • 贵州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5, 42(2):289-29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91

      摘要 (1650) HTML (389) PDF 3.19 M (2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贵州省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开发有效的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贵州3个半夏产地患病样品中分离出12株病原细菌和5株病原真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12株病原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ZJ、Z3病原真菌为尖孢镰刀菌,D3、D5、H1为茄病镰刀菌。【结论】贵州省半夏块茎腐烂病的病原菌有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

    • >简报
    •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015, 42(2):325-331.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31

      摘要 (1645) HTML (396) PDF 441.41 K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明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抗生素制作菌群失调腹泻小鼠模型,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和1/2超微汤剂治疗,采用眼球采血法,用CA-500血液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的血小板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白细胞数较正常组低(P<0.01或P<0.05)。经灌胃治疗后,传统汤剂组和超微汤剂1/2量组的血小板数、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白细胞数在数值上均有所增长,其中传统汤剂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已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微汤剂1/2量组的血小板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已恢复正常。七味白术散复方能促进血小板、白细胞的生成,对红细胞平均体积有所改善,且超微汤剂的白细胞增加幅度较传统汤剂组大。【结论】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超微汤剂1/2量约优于传统汤剂全量。

    • 一株广谱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2015, 42(2):332-33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373

      摘要 (1589) HTML (473) PDF 951.85 K (2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贵州剑河采集的传统自然发酵豆酱中分离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乳酸菌,并进行肠道益生特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抑菌试验分离筛选得到菌株DJ-04,对其进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和渗透压耐受性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结果】菌株DJ-04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pH值为2.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3 h活菌数达到107 CFU/mL以上;在人工肠液中处理3 h活菌数达到108 CFU/mL以上,对人工胃肠液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能耐受一定浓度的牛胆盐,在质量浓度0.2 g/100 mL的牛胆盐环境中活菌数可达到107 CFU/mL;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耐受能力,在NaCl质量浓度为10 g/100 mL的液体MRS中培养24 h后,活菌数仍在107 CFU/mL以上。经鉴定,DJ-04为植物乳杆菌。【结论】植物乳杆菌DJ-04具有良好的人工胃肠液耐受性以及耐胆盐和耐渗透压能力,具有肠道益生菌的潜能。

    • 一株产T-2毒素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的研究

      2015, 42(2):340-348.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500

      摘要 (1537) HTML (348) PDF 1.14 M (2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青海大骨节病区小麦麦穗中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产T-2毒素的菌株,并研究影响其合成该毒素的条件。【方法】采用种子胚芽抑制试验和抑菌试验从分离所得的菌株中筛选产毒菌株;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检测待测菌株产物,复筛出产T-2毒素的菌株。通过显微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菌株5-5m-1进行鉴定。应用单因素筛选方案研究固体培养时间、温度以及液体培养转速、初始pH等对其产T-2毒素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结果】菌株5-5m-1的显微形态与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相似;ITS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F. poae的相似度也较高。其产T-2毒素的最佳条件为:玉米固体培养基、日温25 °C/夜温15 °C、光暗交替。【结论】5-5m-1菌株为梨孢镰孢菌,培养条件对其产T-2毒素能力有很大影响。实验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T-2毒素产生的机制和防止真菌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 >专论与综述
    • 植物内生菌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2015, 42(2):349-36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30815

      摘要 (2394) HTML (555) PDF 967.18 K (4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近三十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受到关注的微生物类群,研究的角度不同,概念也比较混乱。本文就植物内生菌研究及其科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植物内生菌在国外广受关注,始于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以及林木内生真菌的特殊作用。产紫杉醇的红豆杉内生真菌被报道后,植物内生菌研究在生理活性物质领域开始暴发式的增加。通过对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各部位的内生微生物的比较和分析,总结了植物内生菌的一些共性和特殊性,指出了植物内生菌研究的一些发展趋势。本文探讨植物内生菌对地球上的微生物物种总量的贡献。提出“植物体在自然界的实际生存状态实际上是微生物和植物的状态”的观点,导出植物育种实际上是“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体的培育”的观点。还讨论了植物内生菌对生态学、生物学、微生物的进化和物种形成、内生菌/宿主的联合代谢、以及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林学等领域的意义和影响。本文认为,植物内生菌研究打开了微生物资源的一个新局面,将在多个领域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植物内生菌研究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其生态独特性,更在于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和宿主植物的协同作用及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和新物质。

    • 硝态氮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2015, 42(2):364-37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30

      摘要 (1578) HTML (478) PDF 806.10 K (3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甲烷厌氧氧化(Nx-damo)是近年被证实的微生物驱动的地球氮、碳循环机制,对于认识重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和自然环境中甲烷的源与汇具有重大意义;在废水生物脱氮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也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从功能微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因素、生理特性、生物代谢的可能机理等方面对Nx-damo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讨论;评估了其应用于废水处理的潜力和优势;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该领域更广泛的研究,并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植物病原丝状真菌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展

      2015, 42(2):374-383.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73

      摘要 (1349) HTML (323) PDF 1.60 M (3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丝状真菌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分类以及功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明确丝状真菌与其他模式生物GPCR之间的关系。基于已报道的模式生物及丝状真菌等不同生物中的GPCR,通过SMART保守结构域分析,以及利用Clustal X、MEGA等软件对上述GPCR进行遗传关系分析。明确丝状真菌典型GPCR具有七跨膜结构域,新型GPCR则含有PIPK、RGS等保守结构域,明确不同学者对于GPCR的分类情况,以及新型GPCR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明确模式生物GPCR、丝状真菌GPCR分别各自聚类。丝状真菌中GPCR的数量较模式生物少,不同分类单元中真菌之间GPCR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同时,丝状真菌GPCR除具有典型的七跨膜结构域外,还含有一些其他保守的结构域,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5, 42(2):384-392.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62

      摘要 (1446) HTML (446) PDF 670.55 K (3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与生物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其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工纳米材料释放进入到水体中后对生物膜细菌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净污活性等的毒性效应,分析了人工纳米材料对生物膜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了生物膜对人工纳米材料的吸附作用及机理,为深入研究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弗郎西斯菌分类鉴定与流行趋势的研究进展

      2015, 42(2):393-39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72

      摘要 (1512) HTML (531) PDF 438.17 K (3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弗朗西斯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染色的苛养性细菌。该菌属的模式菌种——土拉热弗朗西斯菌是人畜共患病土拉热病的病原体。弗朗西斯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草丛、沼泽等自然环境和被感染的动物宿主体内,可以通过空气气溶胶、节肢动物叮咬以及直接接触受污染的环境、物品和饮食等多种方式传播。近年来,世界各地有大量新型的弗朗西斯菌种的发现报道。我们课题组于2008年始,从城市集中空调冷凝水系统中分离了多株弗朗西斯菌,并初步发现了两个弗朗西斯菌属的新种,其中广州弗朗西斯菌已获得正式命名。然而这些新细菌的鉴定方法,流行病学特征均不十分明确。本文简要综述了弗朗西斯菌的分类现状、分离鉴定方法等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供国内学者参考。

    •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5, 42(2):400-410.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74

      摘要 (2376) HTML (676) PDF 652.09 K (9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肠道是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微生态系统,它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人类肠道拥有100万亿近1 000?1 150种细菌,在这个空间中它们与人类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伴随着潜在的威胁。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肠道菌群的最新方法,为我国开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同时让人们更加了解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烟草内生菌资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15, 42(2):411-419.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78

      摘要 (1437) HTML (379) PDF 494.57 K (2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烟草内生菌广泛分布于烟草根、茎、叶及种子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感染内生菌的烟草往往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亚硝胺类物质含量低等优势,总体上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和更优的品质。本文综述了烟草内生菌资源概况及其在烟草栽培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内生菌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当前烟草内生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三孢布拉霉发酵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2015, 42(2):420-42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88

      摘要 (1313) HTML (368) PDF 432.92 K (2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在生物体中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实现了番茄红素的工业化生产,但产量仍然是制约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重要因素。在本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遗传育种、发酵工艺优化、化学调控等方面综述了提高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产量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生物实验室
    •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MGB探针法检测杆菌样巴尔通体

      2015, 42(2):427-435.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40477

      摘要 (1418) HTML (415) PDF 896.85 K (3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稳定性好的快速杆菌样巴尔通体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查找杆菌样巴尔通体特有基因,从中筛选出一段特有的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探针和引物。通过比较Ct值和荧光强度确定扩增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探针和引物浓度;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EASY-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分析扩增效率和线性关系;评估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结果】优化后退火温度为60 °C,探针和引物浓度均为200 nmol/L,反应体系20 μL。特异性实验显示只有杆菌样巴尔通体扩增出荧光信号,其他种属细菌均未见荧光信号;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1),扩增效率E=98.18%;最低检出限为每个PCR反应3个拷贝;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21%–0.42%和0.29%–0.59%,在允许范围内。【结论】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MGB探针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快速检测鉴定杆菌样巴尔通体,为这种巴尔通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