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通报

  • 2007年第3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变质豆浆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2007, 34(4):0621-0624.

      摘要 (2153) HTML (0) PDF 0.00 Byte (4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5种变质豆浆中分离得到3株腐败菌株S1、S2和S3。3株菌均能在1×105Pa、30 min杀菌条件下和添加300mg/kg Nisin杀菌条件下存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GenBank登录号为EF439666~EF439668。

    • 均匀设计法优化烟管菌产漆酶培养基

      2007, 34(4):0625-0628.

      摘要 (2004) HTML (0) PDF 0.00 Byte (2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均匀设计、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对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WZFF.W-Y11产漆酶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解液1%、淀粉24.0 g/L、葡萄糖24.0 g/L、豆饼粉4.8 g/L、NH4Cl 3.2g/L、KH2PO4 3.2 g/L、MgSO4·7H2O 0.2 g/L、CuSO4 ·5H2O 0.006 g/L,起始pH6.5,在28℃、150r/min、250mL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可以稳定地获得9672U/L的漆酶活力。

    • 不同培养基对富集筛选脱色真菌菌群的效果比较

      2007, 34(4):0629-0632.

      摘要 (1507) HTML (0) PDF 0.00 Byte (2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活性黑RB5和活性红M-3BE作为筛选因子,从染料脱色效果、菌群产酶能力以及菌群中的微生物丰富度三方面比较了酵母培养基A、产漆酶真菌培养基B和白腐真菌培养基D在脱色真菌富集筛选方面的效果。富集筛选结果共得到11组具有明显脱色效果的真菌菌群,其中5组来自于D培养基,A和B培养基各获得3组。来自A培养基的3组菌群显示出最好的脱色效果和最大的菌群丰富度,对50mg/L的活性红M-3BE和酸性红A溶液的脱色率最高达到99.53%和97.42%,从中分离到了16株真菌,初步鉴定分属于水霉科、曲霉科(红曲霉属)、节壶菌科和白粉菌科;而B和D培养基中所获得的菌群脱色效果稍差,从中仅得到3株和2株真菌,初步鉴定属于酵母和青霉。A、B两种培养基在各种染料存在下更易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产漆酶能力较弱,而D培养基产漆酶活性较高。

    • 中性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2007, 34(4):0633-0637.

      摘要 (1474) HTML (0) PDF 0.00 Byte (3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地衣芽孢杆菌为原始出发菌株,用紫外线反复诱变,最终获得一株中性植酸酶高产菌株B.licheniformis LL8,其酶活性约为原始出发菌株的2倍。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培养温度为55℃,pH为7.5,接种量为10%时,经30h培养后,中性植酸酶活力最高达到2268.4U/mL。

    • 处理甲苯废气的生物滴滤池中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2007, 34(4):0638-0641.

      摘要 (1601) HTML (0) PDF 0.00 Byte (2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处理甲苯废气的生物滴滤池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随着生物滴滤池对甲苯去除能力的不断增加,填料当中的微生物种群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甲苯的选择压力下,随时间的迁延,微生物种类减少,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增加,处于不同层面填料上的微生物分布也趋向于一致。

    • 以克隆载体为自杀载体快速构建布鲁氏菌的无痕缺失突变株

      2007, 34(4):0642-0645.

      摘要 (2062) HTML (0) PDF 0.00 Byte (4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突变株是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往研究中布鲁氏菌的无痕缺失突变株都采用传统的自杀载体来构建,效率低下。首先对布鲁氏菌的电击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选择含有反向筛选基因sacB的pEX18Gm质粒作为自杀载体,构建了缺失Ⅳ型启动子区的布鲁氏菌无痕缺失突变株。这不仅为构建布鲁氏菌的突变株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技术平台,也为深入研究Ⅳ型分泌系统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2007, 34(4):0646-0649.

      摘要 (1673) HTML (0) PDF 0.00 Byte (3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免培养法对镇江恒顺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醋醅的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从醋醅样品中获得的总DNA经PCR扩增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共获得96个阳性克隆并进行了测序,以代表性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将它们分为16个OUTs,其中5个OUTs属于Lactobacillus属、2个属于Acetobacter属、1个属于Gluconacetobacter属、2个属于Staphylococcus属、2个属于Enterobacter属、2个属于Pseudomonas属、1个属于Flavobacterium属和1个Sinorhizobium属。

    • 水体中诺瓦克病毒RT-PCR检测研究

      2007, 34(4):0650-0653.

      摘要 (1829) HTML (0) PDF 0.00 Byte (3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瓦克病毒是公认的食源性或水源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建立诺瓦克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验证其特异性及灵敏度,并在实验室人工污染水样,进行模拟水样的检测,验证RT-PCR检测方法的实用性。所用引物为RNA多聚酶区的JV12/JV13,多次反复实验,均可产生327bp预期大小的特异条带,并通过杂交进一步证实了其特异性和正确性;在临床粪样中,可达到的最高检测限为50pg/mL。在共42份模拟样品的检测中,经过播毒、富集和浓缩,38份均可检出诺瓦克病毒。其中4份池塘水未检出。在模拟水样中的检测灵敏度为200pg/mL。实验中所建立的试验条件和体系可用于实际水样中诺瓦克病毒的筛选,对水质控制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

    • 转基因生防菌308R(pCPP430)对番茄根围菌群的影响

      2007, 34(4):0654-0658.

      摘要 (1666) HTML (0) PDF 0.00 Byte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转基因生防菌308R(pCPP430) 对番茄根围菌群代谢能力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中使用了两种互为补充的方法,即单一碳源利用测试(SCSU)和ERIC-PCR,对分别以308R(pCPP430) 悬液、308R悬液和无菌水蘸根处理的番茄植株根围菌群进行比较。SCSU菌落计数的聚类分析表明,308R(pCPP430) 和308R处理的根围菌重复之间相似性好,水处理的相似性差。主成分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ERIC-PCR聚类结果表明,10种碳源,其中8种水处理和308R处理聚为一类。实验为生防菌与植物的互作提供一些依据,为根围菌群结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沼泽红假单胞菌去除镉的研究

      2007, 34(4):0659-0662.

      摘要 (1859) HTML (0) PDF 0.00 Byte (4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S菌株的生长、Cd2+的去除与供氧光照、碳源、pH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好氧黑暗、苹果酸为碳源、pH7.0和30℃条件下,S菌株对初始浓度为25mg/L的 Cd2+去除率最大,达到85%。在最佳条件下,Cd2+初始浓度为10mg/L~25mg/L时,去除率达85%,Cd2+浓度增加到150mg/L时,去除率仅为23%。测定Cd2+在菌体不同部位的分布发现菌体中富集的Cd2+63.5%在细胞壁上,33.5%在细胞原生质体内。同时,结合该菌体细胞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证明了S菌株对Cd2+的去除主要在细胞壁上。

    • 酒色着色菌利用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废液产氢

      2007, 34(4):0663-0666.

      摘要 (1774) HTML (0) PDF 0.00 Byte (2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酒色着色菌(Chromatium vinosum DSM185)利用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HP1)发酵产氢废液进行光发酵和暗发酵产氢的可行性,以达到对产氢底物的充分利用和对产氢废液的进一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C.vinosum可以利用K.oxytoca的发酵废液进行光发酵产氢和暗发酵产氢。C.vinosum发酵产氢后废液中残余还原糖和主要有机酸(丁酸)的含量明显降低,发酵产氢的最佳pH为6.5,添加0.1%(W/W)NH4Cl能促进产氢。在光照条件下丁酸利用率可达54.38%,产氢量达36.97 mL/mg;在黑暗条件下丁酸利用率可达36.01%,产氢量达37.50mL/mg。

    • 碱性过氧化氢酶高产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2007, 34(4):0667-0671.

      摘要 (1870) HTML (0) PDF 0.00 Byte (3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纺织厂的车间污水分离获得菌株WSHDZ-01,其产过氧化氢酶酶活为 600 U/mL,酶活的pH范围为5.0~12.0。根据对该过氧化氢酶生产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的优化,其最佳碳源为10 g/L的葡萄糖,氮源为5 g/L的 NaNO3,在此条件下产酶达3258 U/mL。此外,该菌株所产过氧化氢酶的最适反应pH为11.0,最适温度为55℃,在pH11.0和50℃下保持15min后,剩余酶活仍达98%以上。

    • vip3A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序列分析

      2007, 34(4):0672-0675.

      摘要 (1668) HTML (0) PDF 0.00 Byte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了Bt9816C的vip3A基因,并将测序结果提交到GenBank (序列号:AY945939)。该基因是一个新的vip3Aa基因, Bt杀虫晶体蛋白命名委员会将其命名为vip3Aa18。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了该基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纯化的Vip3Aa18蛋白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ip3Aa18 C端536至667位氨基酸残基间是一个糖类结合域,推测可能参与Vip3Aa18与敏感昆虫中肠受体结合;N端272至292位氨基酸残基间存在一个跨膜螺旋,可能与Vip3Aa18形成穿孔有关。此外,Vip3Aa18还可能具有一个二硫键。这些特殊区域和位点可能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 双歧杆菌肽聚糖结构及分子量的分析

      2007, 34(4):0676-0681.

      摘要 (1953) HTML (0) PDF 0.00 Byte (3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双歧杆菌细胞壁中分离纯化肽聚糖,研究其化学成分、结构和分子量分析。经氨基酸、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析和肽聚糖的溶解实验鉴定,所提取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经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所提取肽聚糖的结构与已知的肽聚糖的结构相吻合,其糖链结构为由D型吡喃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组成;经SDS-PAGE和多种染色方法结合,分析经溶菌酶水解后的肽聚糖,其分子量的分布呈弥散状,范围在97.6 kD到14.4 kD之间。

    • 异常球菌007T形态和辐射抗性的研究

      2007, 34(4):0682-0685.

      摘要 (1832) HTML (0) PDF 0.00 Byte (2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观察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属的模式菌株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1(AS1.633)和野生型异常球菌007T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与耐辐射模式菌株AS1.633和辐射敏感菌株 Escherichia coli DH5α 的进行平行辐射试验, 分析007T 对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的抗性。结果表明,AS1.633和007T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有所不同,AS1.633为橙红色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而007T为鲜红色菌落,边缘不整齐,菌落表面干燥、呈褶皱。耐辐射试验表明007T 对紫外线辐射存活最高剂量是624Jm-2,存活率为4%; γ射线16kGy照射后,007T存活率为6%,说明007T具有的极强的辐射抗性。

    • 我国巴马小型猪SLA-2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2007, 34(4):0686-0690.

      摘要 (1771) HTML (0) PDF 0.00 Byte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我国巴马小型猪SLA-Ⅰ分子特征,设计引物克隆了SLA-Ⅰ类分子SLA-2基因(SLA-2*bm),并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经克隆及序列测定分析,SLA-2*bm为1119bp,其中3~1097为ORF区,共编码364个氨基酸,分别在第125、188、227和283位置出现半胱氨酸残基,含有两对链内二硫键。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SLA-2*bm与其它SLA-2、 SLA-3和SLA-1序列的同源率分别为88.4%~96.4%、88.3%~90.5%和87.7%~92.7%。系统进化树显示SLA-2*bm与其它SLA-2等位基因在遗传关系上相对独立,进化程度较低;各功能区分析,SLA-2*bm与人HLA-A2和小鼠H-2K分子结构相似,且保留了人HLA-A2基因的部分功能位点。结果表明,SLA-2*bm属于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巴马小型猪是保留原始基因特征的品种。

    • 海洋细菌E1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蓝紫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2007, 34(4):0691-0694.

      摘要 (1503) HTML (0) PDF 0.00 Byte (2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海泥中分离获得一株海洋细菌E18菌株,发现其具有稳定产生蓝紫色素的特性。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该菌的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萃取该菌的色素,并试验光、紫外线、热、pH、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该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579nm,紫外光对其稳定性无影响,但自然光对其有一定的消色作用。60℃~80℃温度范围对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而90℃以上高温可使色素消色。色素在pH3~9区域内稳定。色素对还原剂Na2SO3较为稳定, 而高浓度的氧化剂H2O2可使色素改变颜色。

    • 蜜蜂螺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007, 34(4):0695-0699.

      摘要 (1762) HTML (0) PDF 0.00 Byte (2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患“爬蜂病”的蜜蜂体内分离到一株螺原体M10,具有典型的螺原体形态和运动性,能透过0.22μm孔径的滤膜,在含青霉素浓度为2000U/mL的R-2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该菌株生长需要血清,能利用葡萄糖、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其16S rDNA序列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 BC-3 (=ATCC33219)同源性为99.86%。通过饲喂菌液的方式,发现供试蜜蜂4d开始出现“爬蜂病”病症,15d内71%的蜜蜂死亡,说明M10对蜜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致死的蜜蜂体内螺原体的分离率为100%,利用螺原体特异性16S rDNA引物在感染致死的蜜蜂的不同部位(头、胸、腹、足)均能扩增出螺原体16S rDNA,反映了螺原体对蜜蜂的系统性侵染。

    • 甘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鉴定

      2007, 34(4):0700-0704.

      摘要 (1822) HTML (0) PDF 0.00 Byte (4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内生细菌98株,经初步鉴定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优势种群,约占30%;从不同生长年份甘草的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种群密度从5.0×104 cfu/g~2.9×107 cfu/g鲜重不等。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分析,同时结合Biolog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验证,鉴定这6株拮抗菌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aenibacillus ehimensis

    • 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耐高温、耐高乙醇酿酒酵母菌株的研究

      2007, 34(4):0705-0708.

      摘要 (1860) HTML (0) PDF 0.00 Byte (3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以 f4、f5、f6作为出发菌株,用酵母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方法,在不同温度下,用含有不同浓度乙醇的平板筛选,分别获得了在耐高温和耐乙醇性状有较大提高的f4.2、f5.1、f6.2、f4.5等正突变菌株。以这些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进一步用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了f5.1.1、f4.2.1两个乙醇耐受性能较高的菌株。在建立了上述不同突变株后,通过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的方法,将上述不同特性的菌株经过两轮genome shuffling,获得了耐高温性能和耐乙醇性能都较好的酵母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后证明,R24株在35℃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的最高乙醇浓度12.93%(W/V),比原始出发菌株f4在35℃的发酵液中最高乙醇浓度8.11%提高了近5%。

    • 地衣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的TD-PCR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

      2007, 34(4):0709-0711.

      摘要 (1857) HTML (0) PDF 0.00 Byte (2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保存的30株地衣芽孢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24株菌株位于地衣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3株菌株位于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1株菌株位于枯草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分支;2株菌株与其它地衣芽孢杆菌菌株间序列同源性为96.4%~97.4%,明显低于其它地衣芽孢杆菌菌株间同源性,分类地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讨论。通过比较分析16S rRNA基因5′端500bp、3′端500bp以及其全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16S rRNA基因5′端500 bp可以很好的代表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可用于区分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蜡状芽孢杆菌分支。

    • 两种NC膜条上马铃薯A病毒DAS-ELISA检测研究

      2007, 34(4):0712-0714.

      摘要 (1941) HTML (0) PDF 0.00 Byte (2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双抗体夹心ELISA反应原理,在两种不同加工成形的硝酸纤维素膜条(NC strip)上进行了马铃薯A病毒(PVA)的检测研究,并以酶标板ELISA做参比。结果表明,在NC条-2(NC strip-2)上的检测灵敏度与酶标板ELISA相当,而反应试剂的用量仅为酶标板ELISA的百分之一;NC条-1(NC strip-1)由于加样点间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不适合进行ELISA检测。应用NC条-2可稳定进行PVA的ELISA检测,为进一步开展微流体斑点免疫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一株嗜热嗜酸纤维素酶高产霉菌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2007, 34(4):0715-0718.

      摘要 (1803) HTML (0) PDF 0.00 Byte (2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含有大量纤维素物质的堆肥里分离到一株土曲霉,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5℃,最适生长酸碱度为pH 2.0,在最适条件下培养该菌的最高CMCase活性可达3.680IU/mL,此酶最适反应温度和酸碱度为60℃和pH2.0,并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植酸酶基因的克隆

      2007, 34(4):0719-0722.

      摘要 (1660) HTML (0) PDF 0.00 Byte (2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到产植酸酶活性较高的烟曲霉菌株WY-2,其植酸酶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55 ℃。通过对烟曲霉WY-2植酸酶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个1.5 kb大小的特异性产物,将其克隆到载体pMD18-T中。测序结果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含有植酸酶基因完整的阅读框架 (ORF),基因全长1459 bp,其中包含一个61 bp的内含子,编码465个氨基酸,有7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5′端有一编码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该基因与已报道的烟曲霉ATCC34625植酸酶基因有91%同源性,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

    • 丝孢酵母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和化学修饰

      2007, 34(4):0723-0726.

      摘要 (1592) HTML (0) PDF 0.00 Byte (2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sp. 脂肪酶经过硫酸铵沉淀和一系列的层析步骤分离纯化到电泳纯。对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此酶的分子量为28 kD,pI 为pH 8.7,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作用pH为8.0。随后利用不同的化学修饰剂对酶蛋白进行修饰,通过酶催化活力的改变对位于酶活性位的氨基酸残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活性位可能含有组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最后,对此酶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酶分子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高,两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的含量也比较高,而脯氨酸、色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低。

    • 嗜热乙醇杆菌中醛/醇脱氢酶的双启动子分析

      2007, 34(4):0727-0730.

      摘要 (1684) HTML (0) PDF 0.00 Byte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了嗜热乙醇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中乙醇代谢的关键酶之一醛/醇脱氢酶(alcohol/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AdhE)基因的上游假定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dhE的上游序列是启动子,能启动报告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持续表达。首次发现adhE的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启动子(P172和P37)和核糖体结合位点(SD172和SD37),分别都具有完整功能,但其活性均低于完整的启动子序列。由此推测嗜热乙醇杆菌中adhE的表达受这两个启动子协同调控。

    • 聚-ε-赖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2007, 34(4):0731-0734.

      摘要 (1946) HTML (0) PDF 0.00 Byte (2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亚甲基蓝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聚-ε-赖氨酸(ε-PL)高产菌株,ε-PL摇瓶产量大于2g/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该菌株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粉和硫酸铵是最佳的复合氮源,在优化培养基下,ε-PL摇瓶产量达到3.9 g/L。

    •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2007, 34(4):0735-0739.

      摘要 (1943) HTML (0) PDF 0.00 Byte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为35℃,60℃以上高温下迅速失活;对紫外线敏感;对乙醚、氯仿有抗性。细菌的培养时期对裂解率的影响很大,对数早期的细菌很容易感染噬菌体,而老化的细菌抗噬菌体感染能力强。在培养基中添加Ca2+或Mg2+有利于噬菌体的吸附。在盐度为20的情况下,对副溶血弧菌的裂解能力最强。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在0.1~1.0之间。

    • Fermentation Kinetics of Media Optim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by a New Isolate of Aspergillus Oryzae

      2007, 34(4):0740-0744.

      摘要 (1574) HTML (0)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The present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Aspergillus oryza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Ninety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and tes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in shake flasks. Of all the strains tested, Aspergillus oryzae GCB-32 and Aspergillus oryzae GCB-35 gave maximum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by these two strains. M1 medium containing starch, yeast extract, NH4Cl, MgSO4·7H2O and CaCl2 gave the maximum production of alpha amylase by both the strains Aspergillus oryzae GCB-32 and Aspergillus oryzae GCB-35.Ki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values of product yield coefficient(Yp/x) and specific product yield coefficient(qp) were found highly significant(p≤0.05) when medium M1 was used for the enzyme production.

    • 广东中山地区气单胞菌环境株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生关系

      2007, 34(4):0745-0748.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东省中山市的池塘水样、底泥、健康鱼、肠道及稻田土样中用Aeromonas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到10株气单胞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测定、与气单胞菌典型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该地区环境中气单胞菌的优势种除A. hydrophila(HG1组)外, 还有A. caviae(HG4组)、A. jandaei(HG9组)和A. veronii(HG10组),其中后两种是国内新记录。这是国内首次对环境中气单胞菌多样性进行研究。

    • 海水中DHA产生菌的筛选及一株高产菌的鉴定

      2007, 34(4):0749-0752.

      摘要 (1556) HTML (0) PDF 0.00 Byte (2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海水中筛选产DHA的微生物,共采集海水样品280余份,用苏丹黑染色法得到160株产油脂菌株,在对60株脂肪粒较大的微生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油脂后,初筛得到油脂含量高于8%的菌株7株。对10株油脂产量较高的菌株进行复筛,编号7-3的菌株油脂含量达到15.9%,DHA在油脂中的含量达到45.2%,选用7-3作为目的菌株。对7-3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初步判定菌株7-3为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 sp.)。

    • >专论与综述
    • 葡萄酒相关酵母的香气形成及香气特征

      2007, 34(4):0757-0760.

      摘要 (1766) HTML (0) PDF 0.00 Byte (4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系列相关微生物的代谢及相互作用贯穿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其中各种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是影响葡萄酒感官特征的关键,不同菌种代谢产生不同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对葡萄酒香气的最直接影响。介绍了酿酒酵母以及非酿酒酵母的代谢特征与差别,由此所引起的葡萄酒气味的不同表现,以及发酵过程中不同菌种的相互作用,总结了近些年来对非酿酒酵母酿酒特性的研究与利用。目前已证实非酿酒酵母的一些代谢特征对葡萄酒香气和香气结构具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并且酿酒酵母和有些非酿酒酵母的结合使用对改善葡萄酒感官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 叶面微环境和微生物群落

      2007, 34(4):0761-0764.

      摘要 (2177) HTML (0) PDF 0.00 Byte (4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叶面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植物叶面微环境和叶面微生物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叶面环境的特点、叶面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叶面微生物的入侵方式和定居位置。最后对叶面微环境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系统生物学在工业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007, 34(4):0765-0768.

      摘要 (1936) HTML (0) PDF 0.00 Byte (2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功能基因组学以揭示基因组的功能及调控机制为目标,是21世纪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近来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被用于工业微生物的研究中,该文对功能基因组学在工业微生物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综述。

    • 微生物糖苷酶的新型突变酶——硫代糖苷酶的产生及应用

      2007, 34(4):0769-0772.

      摘要 (1832) HTML (0) PDF 0.00 Byte (2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糖苷酶的酸碱功能氨基酸突变酶能催化硫代糖苷的合成,这类酶被称为硫代糖苷酶。目前发展的硫代糖苷酶有β-硫代葡糖苷酶、β-硫代甘露糖苷酶、β-硫代半乳糖苷酶、α-硫代木糖苷酶和α-硫代葡糖苷酶,来源于细菌和古细菌,能合成多种硫代糖苷。最近,硫代糖苷酶被应用于糖蛋白的糖基化修饰,首次人工合成硫代糖蛋白。微生物糖苷酶合成功能的新延伸,对糖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制药业的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

      2007, 34(4):0773-0776.

      摘要 (3237) HTML (0) PDF 0.00 Byte (14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硝化是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以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进行的无氧呼吸过程。从污水脱氮的角度论述反硝化在污水脱氮中的作用、污水脱氮的机理、污水脱氮过程中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等。从反硝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反硝化细菌的类群、反硝化作用的机理、反硝化细菌细胞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关键酶。另外,还论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有氧反硝化细菌、自养反硝化细菌及反硝化除磷细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2007, 34(4):0777-0781.

      摘要 (1975) HTML (0) PDF 0.00 Byte (3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水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于开发微生物资源、进行水体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研究水体微生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综述了16S rDNA文库构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水体微生物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 根瘤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的多相分类体系及其进展

      2007, 34(4):0782-0786.

      摘要 (1491) HTML (0) PDF 0.00 Byte (3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对新的根瘤菌资源的不断发掘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根瘤菌分类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多相分类通过综合获取信息,多种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推进了根瘤菌的表型、遗传型和系统发育三方面的发展,从而较全面地反映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根瘤菌多样性研究工作中常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文中主要阐述了根瘤菌多相分类体系中的主要方法及现代根瘤菌系统发育地位的研究和进展。

    • 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2007, 34(4):0787-0790.

      摘要 (1653) HTML (0) PDF 0.00 Byte (3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

    • 微生物对工业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2007, 34(4):0791-0794.

      摘要 (1732) HTML (0) PDF 0.00 Byte (3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就微生物对工业杀菌剂的抗药性概念、研究概况及抗药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介绍,为科学合理使用和开发新型工业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

    •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及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

      2007, 34(4):0795-0798.

      摘要 (1933) HTML (0) PDF 0.00 Byte (4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精蛋白是一类天然的阳离子抗菌肽,具有广谱抑菌活性。鱼精蛋白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及改变细胞的渗透性等途径抑制甚至杀死细菌细胞。在鱼精蛋白抑制细菌的同时,细菌也产生多种机制对抗鱼精蛋白。温度、pH、阳离子和EDTA等多种理化因子影响鱼精蛋白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由于鱼精蛋白在抑菌防腐方面的众多优势,目前已成为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食品防腐剂。

    •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2007, 34(4):0799-0803.

      摘要 (1856) HTML (0) PDF 0.00 Byte (4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海洋微生物已成为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目前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大量新的抗肿瘤天然产物。文章综述了近几年从海洋微生物(海洋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 元蛋白质组分析——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新途径

      2007, 34(4):0804-0807.

      摘要 (2322) HTML (0) PDF 0.00 Byte (3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对微生物纯化培养和元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元蛋白组分析将促进我们对基因组功能的理解。目前,对微生物群落的元蛋白质组(metaproteome)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对这一新技术的介绍结合元蛋白质组的提取和鉴定方法、元蛋白质组在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 蛭弧菌研究进展

      2007, 34(4):0808-0811.

      摘要 (2129) HTML (0) PDF 0.00 Byte (3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类专性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寄生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蛭弧菌研究集中在蛭弧菌分类和基因组分析上,并以此指导蛭弧菌噬菌机制的研究,同时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也有进展。蛭弧菌的噬菌性质可能作为一种行使杀菌功能的“活抗生素”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高校教改纵横
    • 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验

      2007, 34(4):0812-0815.

      摘要 (1745) HTML (0) PDF 0.00 Byte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验,提出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剖析难点、层次分明、点线结合、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要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工科院校中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讨

      2007, 34(4):0816-0818.

      摘要 (1656) HTML (0) PDF 0.00 Byte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了在华东理工大学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探索,包括结合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构建知识框架,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生物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工科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夯实基础、面向应用”的特色,形成了“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以及“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2007, 34(4):0819-0821.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实践表明,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 提高《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07, 34(4):0822-0825.

      摘要 (1728) HTML (0) PDF 0.00 Byte (2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工程设备》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学科专业课程。针对《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的教学现状,本着调整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形式和原则, 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 构建基于校园网的《农业微生物学》教学论坛

      2007, 34(4):0826-0828.

      摘要 (1660) HTML (0) PDF 0.00 Byte (2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论坛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农业微生物学》教学论坛为例,介绍了该论坛的设计、技术实现、建设内容、特色和有待加强之处,展望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学论坛的前景。

    • >技术与方法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2007, 34(4):0753-0756.

      摘要 (2299) HTML (0) PDF 0.00 Byte (3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自四川传统发酵食品中的267株乳酸菌中,采用平板打孔法初筛、牛津杯法复筛(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以及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筛选出1株分离自醪糟的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产广谱细菌素的乳杆菌菌株P158,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本期文章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