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暗色霉的浆膜超微结构分类学意义初探
  
中文关键词:致病性暗色霉  浆膜超微结构  冰冻蚀刻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宋志群  王端礼
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 青岛 266011;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 100034
摘要点击次数: 1170
全文下载次数: 467
中文摘要: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Vonsecaea Neg ronl)外瓶霉(Exophlala Cha rmichael)瓶霉(Phialopho ra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 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eacto)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zophlala spinit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lalophora rm_f口f。)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毒区别开来,皮炎外瓶毒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徽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英文摘要:
      
宋志群,王端礼. 致病性暗色霉的浆膜超微结构分类学意义初探[J]. 菌物学报, 1992, 11(2):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