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产生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性* |
|
|
中文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 镰刀菌 分布 温度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朱彤霞 张篪 |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 100094 |
摘要点击次数: 1418 |
全文下载次数: 591 |
中文摘要: |
从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分离到的镰刀菌中,随机抽取335株分别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进行变温培养。用薄层扫描法定量检测培养物在不同温度阶段的玉米赤霉烯酮含 量。检测结果表明,50.7%的受检菌株具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的能力,分布广泛,产量范围为0.3—5143.8mg/kg大米.玉米赤霉烯酮产置与低温无必然相关性。 125株菌株(占产生菌的73.5%)在常温下即可产生玉米赤霉烯酮。经低温处理后,它们之中仅有41.6%的菌株显著增加了产量。产生菌分属7个种:禾谷镰刀菌(F.Grammearum)大刀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紧密
镰刀菌(F.Compactum)和克地镰刀菌(F. crookwellense)。其中,禾谷镰刀菌占85.3%。 |
英文摘要: |
|
朱彤霞,张篪. 玉米赤霉烯酮产生菌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特性*[J]. 菌物学报, 1991, 10(2):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