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水圈微生物专栏
- 2024真菌检疫专辑
- 2024微生物化学品工厂专刊
- 2024菌物多样性与区系分析专辑
- 2024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4高等院校教学专题刊
- 2024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3化学品生物合成专刊
- 2023塑料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专刊
- 2023桑黄产业与资源利用专辑
- 2023贺李玉院士八十华诞专辑
- 2023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3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3《微生物学报》创刊70周年纪念专刊
- 2022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建所10周年专刊
- 2022多组学前沿技术专刊
- 2022虫草文化与资源专栏
- 2022果树真菌病害专栏
- 2022植物病原菌物专辑
- 2022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22兽医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2水圈微生物专栏
- 2022新资源微生物专栏
- 2022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2益生菌与健康专栏
- 2021微生物与生命健康专刊
- 2021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专刊
- 2021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专刊
- 2021代谢工程30年专刊
- 2021工业微生物:创新与突破专刊
- 2021食用菌遗传育种与生理生化专辑
- 2021虫草专辑
- 2021水生真菌专辑
- 2021菌物生态专辑
- 2021黏菌专辑
- 2021地衣型真菌学专栏
- 2021微生物天然产物发现及生物合成专刊
- 2021噬菌体专栏
- 2021微生物大数据专栏
- 2021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1未/难培养微生物专刊
- 2020微生物生态学主题刊
- 2020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20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0微生物酶工程主题刊
- 2020互惠共生微生物专栏
- 2020水圈微生物专刊
- 2020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0念珠菌专刊
- 2020野生食用菌与毒蘑菇专刊
- 2020食用菌遗传学专刊
- 2020真菌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刊
- 2020灵芝专刊
- 2020真菌代谢与毒素专刊
- 2020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刊
- 2020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专刊
- 2019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19活性污泥微生物组主题刊
- 2019动物病毒学专栏
- 2019肠道微生物专刊
- 2019微生物遗传学主题刊
- 2019共生真菌专刊
- 2019人类病原真菌专刊
- 2019组学专刊
- 2019生物工程与大健康专刊
- 2019环境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9工业生物学专刊
- 2018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专刊
- 2018昆虫微生物专刊
- 2018地质微生物专刊
- 2018医药生物技术专刊
- 2018环境生物技术专刊
- 2018食用菌专刊
- 2018酵母菌专栏
- 2018病原真菌专刊
- 2018地衣生物学专刊
- 2018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专刊
- 2018海洋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18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17基因组编辑专刊
- 2017兽医生物技术专刊
- 2017合成生物学专刊
- 2017生物被膜专刊
- 2017药用真菌专刊
- 2017菌根真菌专刊
- 2017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7兽医微生物专刊
- 2017微生物组专刊
- 2017张树政院士纪念专刊
- 2017极端微生物专刊
- 2017微生物基因修饰、编辑及挖掘专刊
- 2016植物病原真菌专刊
- 2016微生物药物创新与高效制造专刊
- 2016生物基材料专刊
- 2016微生物资源专刊
- 2016高等院校教学专刊
- 2016冬虫夏草专刊
- 2015生物能源专刊
- 2015工业生物过程技术前沿专刊
- 2015生物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刊
- 2015微生物生态学专刊
- 2015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刊
- 2015食用菌“973项目”专刊
- 2014厌氧氨氧化专刊
- 2014蛋白质组学专刊
- 2014“木霉菌”和“粘帚霉”专刊
- 2014生物质炼制专刊
- 2014《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周年纪念刊
- 2014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4毒蘑菇专栏
- 2014食用菌专刊
- 2013生物基化学品专刊
- 2013年合成生物学专刊
- 2013生物能源专刊
- 2013中国菌物科学研究与进展-祝贺余永年教授九十华诞文集
- 2013祝贺R.P.Korf 教授八十八华诞专刊
- 2013中国的放线菌研究发展专刊
- 2013微生物地球专刊
- 2012酶工程专刊
- 2012植物病原菌物专刊
- 2012虫生真菌专刊
- 2012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1庆祝魏江春院士八十华诞专刊
- 2011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1生物制品专刊
- 2011生物能源专刊
- 2011来源于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专刊
- 2011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0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专刊
- 2010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0生物能源专刊
- 2010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09酶工程专刊
- 2009年代谢工程与细胞工程专栏
- 2009工业生物技术专栏
- 2009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08年环境微生物专刊
《微生物学报》创刊70周年纪念专刊,微生物学报,2023,63卷5期
《微生物学报》创刊于 1953 年,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时光飞逝,迄今《微生物学 报》已走过了 70 个不平凡的春秋。70 年春华秋实,70 年硕果累累,《微生物学报》已成长为颇具国 内外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期刊。
70 年来,《微生物学报》走过了许多坎坷路,经历了停刊(1960 年)-复刊(1962 年)-再停刊(1966 年)- 再复刊(1972 年)的过程。70 年来,《微生物学报》历经许多变迁,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 过程。从最初主要报道医学微生物学,到发表普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及 病原微生物等多个学科兼容并蓄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微生物学报》创刊之初,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汤飞凡先生就在发刊词中提出了本刊的三项任 务:发扬创造性研究,为新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保卫微生物学为人类造福的优秀传统;学习国 内外微生物学的先进的经验和成就。《微生物学报》秉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经过一届届编委会的努 力,披荆斩棘,奠定了其在我国微生物学中的坚实地位。
筚路蓝缕七十载,不忘初心求发展。《微生物学报》创刊至今,已出版 63 卷、390 余期,发表论 文 8000 多篇。近年来,《微生物学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得到了业界和同行的认可,收获了众多 荣誉。《微生物学报》获得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奖;连续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获得了“最具学术影响力百篇论文”奖;入选了“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组织本纪念专刊的初衷,一方面总结回顾学报 70 年发展 过程中重要时刻和历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办刊宗旨,更好服 务读者作者。
本专刊共收集刊发22篇文章和1篇主编寄语[2]。作为纪念专刊的一个特点,共刊登了4篇回顾文章和13篇综述。4篇回顾和展望文章分别回顾了学报的发展历程[1]、整理了我国原核生物分类发展历程和现状[3]、“伯杰氏手册”(作为微生物分类学的经典和权威)演化和未来变化趋势[4],以及在中国微生物学会指导下,与学报共同发展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发展[5]。综述集中在微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比较系统总结分析了酿酒酵母菌起源与进化[6]、产甲烷古菌[7]、链霉菌目[8]、益生菌[9]以及放线菌[10]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为国际酵母菌起源和演化领域的知名专家,白逢彦研究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自然和驯养酿酒酵母菌两个种群在全球范围的生态分布,以及在群体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酿酒酵母在自然界例如原始森林中普遍存在,并且中国酿酒酵母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研究还发现了酿酒酵母最古老谱系仅发现于中国,支持该物种最有可能起源于中国的假说[6]。虽然不是本纪念专刊的主体,作为学报最普遍的主体文章类型,本专刊还刊登了5篇研究报告[11-15]。
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是支撑学科发展和取得突破成果的有力工具,物理学、分析化学等技术在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历史上,光学显微镜催生了微生物学的开始,如今,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能够快速、非标记、无创、敏感地实现微生物单细胞水平的检测,刘坤香等人介绍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细菌、病毒和真菌中的应用,并对拉曼光谱在微生物检测应用中的挑战和展望,进行了分析和展望[16]。当代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的应用,更是促进了微生物组学以及合成微生物组工程的发展。动物消化道微生物,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对宿主生长发育及免疫起重要调节作用;宿主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与丰度、结构功能,以及其与宿主互作,正是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胡永飞等人总结展望了牛、羊、猪和鸡等4种重要经济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等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未来动物养殖模式以及人工干预调控肠道微生物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而李沛昕等人分析比较了食用菌栽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植物-土壤-根际微生物组互作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探讨了构建核心土壤合成微生物组防控食用菌微生物病害的潜力[18]。王爱文等人以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电活性大肠杆菌为主题,详细阐述天然电活性微生物电子传递的机理及结构基础,总结了工程化电活性大肠杆菌的构建策略、成功案例以及应用领域,并对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电活性大肠杆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9]。为了展现我国在环境和地质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研究成果,本专刊还特别邀请了王凤平教授、周宁一教授、胡晓珂研究员等人撰写了地质微生物学、微生物降解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生物对药物转化,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综述文章[20-22]。
悠悠七十载,历史一瞬间。犹如春蚕破茧成蝶,微生物学报在下一个七十年乃至更长久的未来,伴随微生物学事业的发展,更将展翅启航,飞翔在百花争艳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