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水圈微生物专栏
- 2024真菌检疫专辑
- 2024微生物化学品工厂专刊
- 2024菌物多样性与区系分析专辑
- 2024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4高等院校教学专题刊
- 2024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3化学品生物合成专刊
- 2023塑料的生物降解与转化专刊
- 2023桑黄产业与资源利用专辑
- 2023贺李玉院士八十华诞专辑
- 2023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3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3《微生物学报》创刊70周年纪念专刊
- 2022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建所10周年专刊
- 2022多组学前沿技术专刊
- 2022虫草文化与资源专栏
- 2022果树真菌病害专栏
- 2022植物病原菌物专辑
- 2022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22兽医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2水圈微生物专栏
- 2022新资源微生物专栏
- 2022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2益生菌与健康专栏
- 2021微生物与生命健康专刊
- 2021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专刊
- 2021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专刊
- 2021代谢工程30年专刊
- 2021工业微生物:创新与突破专刊
- 2021食用菌遗传育种与生理生化专辑
- 2021虫草专辑
- 2021水生真菌专辑
- 2021菌物生态专辑
- 2021黏菌专辑
- 2021地衣型真菌学专栏
- 2021微生物天然产物发现及生物合成专刊
- 2021噬菌体专栏
- 2021微生物大数据专栏
- 2021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1未/难培养微生物专刊
- 2020微生物生态学主题刊
- 2020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20环境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20微生物酶工程主题刊
- 2020互惠共生微生物专栏
- 2020水圈微生物专刊
- 2020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20念珠菌专刊
- 2020野生食用菌与毒蘑菇专刊
- 2020食用菌遗传学专刊
- 2020真菌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专刊
- 2020灵芝专刊
- 2020真菌代谢与毒素专刊
- 2020微生物组测序与分析专刊
- 2020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专刊
- 2019地质微生物学专刊
- 2019活性污泥微生物组主题刊
- 2019动物病毒学专栏
- 2019肠道微生物专刊
- 2019微生物遗传学主题刊
- 2019共生真菌专刊
- 2019人类病原真菌专刊
- 2019组学专刊
- 2019生物工程与大健康专刊
- 2019环境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9工业生物学专刊
- 2018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专刊
- 2018昆虫微生物专刊
- 2018地质微生物专刊
- 2018医药生物技术专刊
- 2018环境生物技术专刊
- 2018食用菌专刊
- 2018酵母菌专栏
- 2018病原真菌专刊
- 2018地衣生物学专刊
- 2018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专刊
- 2018海洋微生物学主题刊
- 2018高等院校教学主题刊
- 2017基因组编辑专刊
- 2017兽医生物技术专刊
- 2017合成生物学专刊
- 2017生物被膜专刊
- 2017药用真菌专刊
- 2017菌根真菌专刊
- 2017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7兽医微生物专刊
- 2017微生物组专刊
- 2017张树政院士纪念专刊
- 2017极端微生物专刊
- 2017微生物基因修饰、编辑及挖掘专刊
- 2016植物病原真菌专刊
- 2016微生物药物创新与高效制造专刊
- 2016生物基材料专刊
- 2016微生物资源专刊
- 2016高等院校教学专刊
- 2016冬虫夏草专刊
- 2015生物能源专刊
- 2015工业生物过程技术前沿专刊
- 2015生物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刊
- 2015微生物生态学专刊
- 2015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刊
- 2015食用菌“973项目”专刊
- 2014厌氧氨氧化专刊
- 2014蛋白质组学专刊
- 2014“木霉菌”和“粘帚霉”专刊
- 2014生物质炼制专刊
- 2014《微生物学通报》创刊40周年纪念刊
- 2014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4毒蘑菇专栏
- 2014食用菌专刊
- 2013生物基化学品专刊
- 2013年合成生物学专刊
- 2013生物能源专刊
- 2013中国菌物科学研究与进展-祝贺余永年教授九十华诞文集
- 2013祝贺R.P.Korf 教授八十八华诞专刊
- 2013中国的放线菌研究发展专刊
- 2013微生物地球专刊
- 2012酶工程专刊
- 2012植物病原菌物专刊
- 2012虫生真菌专刊
- 2012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1庆祝魏江春院士八十华诞专刊
- 2011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1生物制品专刊
- 2011生物能源专刊
- 2011来源于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专刊
- 2011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10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专刊
- 2010工业生物技术专刊
- 2010生物能源专刊
- 2010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09酶工程专刊
- 2009年代谢工程与细胞工程专栏
- 2009工业生物技术专栏
- 2009环境微生物专刊
- 2008年环境微生物专刊
地质微生物学专刊:微生物学报,2019,Vol.59,No.6
专刊简介:
以地质微生物学为主题,选取了第七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导的极端环境微生物、微生物与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地质微生物应用等领域的18篇文章,与读者共享。在“极端环境微生物”专栏,讲述了深海热液、陆地热泉、北极苔原土壤、酸性矿坑水以及深海等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分布与特殊生理生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微生物与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栏,报导了岩溶区水生生态系统、典型草地与湖泊、以及水库中碳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作用;同时,综合评价了厌氧氨氧化细菌在不同类型出境中的分布特征;在“地质微生物应用”专栏,几篇文章分别就微生物风化岩石、煤田微生物甲烷气化和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形成油田储层等方面应用进行了报导;此外,本专刊还收录了3篇综述,分别就新型产甲烷古菌研究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热泉地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微藻-细菌共生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专刊特邀编辑:李文均,蒋宏忱
李文均,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温、高盐、海洋、洞穴等极端或特殊生境微生物分类及系统学,微生物生态学,极端酶学研究。现任国际原核微生物系统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ICSP)国际执委(Executive Board,EB);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会(BISMiS)创始会员及秘书长。同时兼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ntonie van Leeuwenhoek、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Journal of Arid Land、BISMiS Bulletin、《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973前期、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的研究。已在Nat Microbiol、Nat Commun、ISME J、Org Lett、Environ Microbiol、Bioresource Technol、Genome Biol Evol、Mol Phylogenet Evol、Front Microbiol、Appl Environ Microbiol、Syst Appl Microbiol、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ANTO等国际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580余篇),专著6部,受邀撰写新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余章,新版原核微生物2章,专利28件。2014–2018连续五年度入选由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免疫和微生物学”榜单。
蒋宏忱,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2007年获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地球生物学分会理事、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副主编、《盐湖研究》和《微生物学报》编委。致力于盐湖和热泉等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重要课题,已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2015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7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