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1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番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cDNA的克隆及其对番茄中PG表达的反义抑制

      1994, 10(2).

      摘要 (1314) HTML (0) PDF 0.00 Byte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包含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全部阅读框架的1.5kb cDNA,经限制酶酶谱和部分序列分析鉴定无误后,将其以反方向插入含两个增强子的35s启动子和Nos3'端之间,构建成表达PG反义RNA的双元载体,经农杆菌途径转化番茄品种“丽春”,获得了60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证明有2/3的再生植株有外源PG基因导入,成熟果实的PG粗提液的SDS—PAGE分析表明:若干株系中PG蛋白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G活性亦同步下降,其中一个株系3,PG酶活下降了93%。这些结果表明外源PG基因的反方向导入有效地抑制了内源PG基因的表达。

    • 抗鞘翅目δ-内毒素 及毒素基因文库的构建

      1994, 10(2).

      摘要 (1172) HTML (0) PDF 0.00 Byte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对鞘翅目昆虫有毒效的5个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蔚株YM一03、s曲04 04、YKI4-01、SH11—05、sphl6-O1伴孢晶体的蛋白质组成,以柳蓝叶甲为供试虫测定了它们的LC50。值,其中YM—03毒力最高。测定了YM-03晶体蛋白N-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了5株菌的质粒组成,证明其质粒图型各不相同。以广谱的cosmtd质粒pLAFRI为载体,通过限制酶EcoRI部分酶解获得“目的”DNA片段,构建了菌株YM-03的总DNA文库,对17个抗性克隆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表明,其中古有外源片段的克隆占总数的76%,超过要求的理论值。以人工合成的杀鞘翅目基因的18bp保守序列片段为探针,筛选了近1200个抗性克隆,获得了3个阳性克隆,LE392(pBYM2)、LE392(pBYM3)和LE392(pBYM4),毒力测定试验表明LE392(pBYM3)和LE392(pBYM4)有一定表达,表明其携带有δ-内毒素基因。

    • 谷氨酸传感器及在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

      1994, 10(2).

      摘要 (1073) HTML (0) PDF 0.00 Byte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谷氨酸氧化酶(简称GO)共价偶联于硅烷化铂化铂丝(Φ0.5mm)表面。构建一种简单的微酶电极,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应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系统(FIA),可用来测量谷氨酸含量,测量范围。0-2.0mmo1/L,精度(CV为o.4%)、响应时间小于60秒,使用寿命大于20天,实际测量发酵液中各氨酸含量,回收率为98.7%一107.5%。

    • 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通透率的测定

      1994, 10(2).

      摘要 (1507) HTML (0) PDF 0.00 Byte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设计特殊摇瓶,用亚硫酸钠法测出摇瓶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氧透过纱布层的通透率。以氧电极测其内外氧的分压降后,可以算出摇瓶表观体积氧传递系数(kLa)app及真实体积氧传递系数kLa,并进一步求出氧通透率。由实验得出:氧分压降低6.1%,氧传递系数增加一倍;在37c、220r/min、500m1摇瓶(内盛液50m1)8层纱布的氧通透率Pm=43.7moI/m2·h·arm;并且关联出摇瓶容积V、装液量VL、转速n、摄氏温度t之间的模型式:(kLa)app=1.84×10-7[t]1.8479·[n]2.3906.(VLV]-0.6360(kLa)=2.02×10-7[t]1.8525·[n]2.39441·[VLV]-0.6370

    • 7号淀粉酶链霉菌M1033木糖异构酶基因序列分析

      1994, 10(2).

      摘要 (1514) HTML (0) PDF 0.00 Byte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来自海南的7号淀粉酶M1033木糖异构酶(Ⅺ)基困的DNA序列。:该酶的结构基因由l161bp组成,相当于387个氨基酸残基。其GC含量为72.1克分子%,密码子第三位的Gc利用率达98克分子%。在氨基酸序列上,M1033的木糖异构酶与其它放线菌菌株的相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是与3种链霉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0%左右。

    • 谷氨酸发酵工艺参数的模式识别优化设计

      1994, 10(2).

      摘要 (1890) HTML (0) PDF 0.00 Byte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模式识别调优法,对谷氨酸发酵的各项可控工艺参数(如pH值,温度,风量等)进行优化设计。以多维空间图象处理技术揭示模式空间的可视优化区,结合Monte Carlo模拟法从低维映照平面逆照到高维原始空间,设计了若干组优化工艺条件。经生产试验后补充新的生产记录,再行设计新的数学模型。对比试验表明:按模式识别优化设计的工艺条件操作,糖酸转化率提高2.90%,罐产量提高1 45%,产酸率提高2.65%。优化设汁方案已投入实际生产应用,该方法对降低原料单耗、产品成本具有很大潜力。

    • 生淀粉高浓度酒精发酵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549) HTML (0) PDF 0.00 Byte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国内常用的糖化酶制剂糖化生玉米面中的淀粉,同时接种酵母菌,在30℃下,探讨了玉米淀粉的高浓度酒精发酵工艺。选择到了一株产高浓度酒精酵母菌,H0菌株。发酵温度为30℃、pH4一s、加糖化酶量为每克原料300单位、酵母接种量3%(v/v)和原料加量为33.0%(w/v)时,这株酵母菌在70小时内可产生17.5%(v/v)的乙醇。如果原料加量为36.0%(w/v)时,该菌株在96小时内可以产生18.O%(v/v)的乙醇。在前一种加料情况下,成熟发酵醪中的pH为5、残还原糖为O.19%、残总糖为3.5“。在后一种加料情况下,成熟发酵醪中的pH为5、残还原糖为0.81%、残总糖为5.1%。

    • 抗人PAI-1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和应用

      1994, 10(2).

      摘要 (1454) HTML (0) PDF 0.00 Byte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重组PAI-(rPAI-1)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6株阳性杂交瘤细胞(Apl、AP2、AP3、AP4、AP5和AP6),并用SPA亲和层析纯化了抗Pal-1单克隆抗体(McAb)。所有McAb均能识别rPAI和天然PAI-1,腹水滴度均为10 6以上。6种McAb对PAI-1亲和常数在3.45×107--1.05×109mol/L之间。AP2、AP3McAb能完全抑制PAI-1活性,AP4、AP和AP6只能部分抑制PAI-1活性,Apl则不抑制PAI-1活性。6种McAb中只有Apl、AP4和AP5能识别Pal-1/t-PA复合物。利用Apl、AP3、和AP4 McAb制备免疫亲和柱一步纯化HepG2细胞分泌的PAI-1,纯度大于98%,回收率92%,纯化倍数51倍。利用抗PAI-1 McAb建立了夹心法ELISA,测定了人血浆PAI-1水平,正常人血浆PAI-1平均含量(X士D)为24.7±7.75ng/ml。

    • 一种长效胰岛素的分子设计和目标产品制备

      1994, 10(2).

      摘要 (1855) HTML (0) PDF 0.00 Byte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增加次级键,稳化寡聚体”以产生长效性的分子设计原理,以精确的胰岛素三维结构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对残基B2-Val-Lys/Arg的分子改造方案,并预测它能在不影响生物活力的条件下产生长效效应。在此基础上,用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目标产品desBl-LysB2胰岛索,并进行了产物活力和基本性质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胰岛素相比较,该目标产品保有基本的降血糖生物活力(82%),表现出显著的长效效应。

    • 厚叶景天组织传感器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063) HTML (0) PDF 0.00 Byte (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厚叶景天的叶和茎组织作为生物催化材料,分别同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和氨气敏电极组合,研制了L-精氨酸传感器及,L-赖氨酸传感器。两种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4 1.O×10-3mol/L和8.0×10-5—3.0×10-3mol/L.检测下限分别为3.2×10-5mol/L和2.2×10-5mol/L,响应斜率分别为42.2mV/dec和41.4mv/dec。考察了两种传感器的回收率.结果表明,L-精氨酸传感器和L-赖氨酸传感器的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8.6%和101.6%,标准偏差分别为4.6%和4.0%。

    • 放射形土壤杆菌生物变型Is-123l产丁二酸型多糖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130) HTML (0) PDF 0.00 Byte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北京地区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稀周毛及运动的菌株S-1231。它能以糖类为底物产丁二酸型胞外多糖,不能利用淀粉和纤维素。该菌发酵葡萄糖产酸,生长12-24小时.细胞杆状O.7一O.8×1.3—1.5μm,圆端,单个或成对。在营养洋菜平板上菌落圆形、低凸、表面光滑、润泽、边缘整齐。该菌产生3-酮基乳糖,接种向日葵不致瘤,DNA中G十c含量62.8 -63.4免分子%。该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产生H2s,35℃生长,2%NaCl生长,及石蕊牛奶产碱,该菌定为放射形土壤杆菌生物变型Ⅰ。组分分析表明.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简称Agran-s)由D-葡萄糖(69.1%),D-半乳糖(8.6%),丙酮酸(9.5%)和丁二酸(10.8%)组成。甲基化分析表明,多糖Agran-s含有下列主要结构单位(均为β-糖苷键):(1→3)一连接的D-葡萄糖(21 2%);(1→3)-连接的D-半乳糖(11.4%);(1-6)-连接的D葡萄糖(10.5%);(1→4)-连接的D-葡萄耱(30.4%)。(1→4,1→6)连接的D-葡萄糖(22.2%)和末端D-葡萄糖(4.3%)。

    • 牛凝乳酶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调控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218) HTML (0) PDF 0.00 Byte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Shine-Dalgarno序列与起始密码子之问的距离与组成对凝乳酶原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影响,可导致其表达水平有15倍之差。SD序列至ATG之间为15bp不利于表达,表达质粒中sD-ATG在7-11bp之间都有可能获得高效表达;但决定因素不是简单的长度,而是RBS附近可能的二级结构即△G的大小、SD序列及ATG中参与配对的碱基数目。将pTLC23中凝乳酶原cDNA3'端端非翻译区插入终止密码子TGA与转录终止子rrnBT1T2之间适当位置可提高凝乳酶原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因为这段序列能形成由53个碱基对和8个碱基组成的稳定的mRNA二级结构,起到转录终止子的作用,而一般认为串联终止子对终止转录更为有效。

    • 从水稻根部悬浮培养细胞分离原生质体及植株再生

      1994, 10(2).

      摘要 (1218) HTML (0) PDF 0.00 Byte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香稻(Oryza sativa L.)(糯稻)的幼嫩种子根为材料,在Ms和N6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结构松软而分散的愈伤组织,经过AA液体培养基振荡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细胞经酶解后得到了活性较高的原生质体,试验结果表明这是分离原生质体较理想的材料。在附加2,4-D lmg/L(以下单位同)、KT(激动素)0.2、各氨酰胺876、天门冬酰胺266的Ms琼脂糖培养基中,诱导出了大量愈伤组织,在含KT2、NAA(α-萘乙酸)0.2、zT(玉米素)0.2、cH(水解酪蛋白)1000和4%椰子汁的N6培养基中成功地诱导出了由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当代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能正常开花、结实、产生种子;染色体数均为二倍性(2n=24),最显著的特点是结实率低,穗粒数减步、生育期延迟。

    • 成熟天花粉蛋白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1994, 10(2).

      摘要 (1035) HTML (0) PDF 0.00 Byte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酵母α因子的启动子和信号序列与成熟天花粉蛋白基因融合,从而构建了天花粉蛋白的酵母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入酵母细胞,转化子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后,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的天花粉蛋白位于细胞内。

    • 新的分离纯化青霉素酰化酶方法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200) HTML (0) PDF 0.00 Byte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0.6%(w/v)的比例将皂土加到青霉索酰化酶发酵上清液中,可将酶100%吸附,而吸附的蛋白质仅占发酵上清液中的10%左右。吸附时的pH和无机盐对酶的吸附影响不大。使用不同pH和种类的缓冲液洗涤皂土-酶复合物,不能将酶洗脱,但可洗脱15%左右吸附的杂蛋白。使用含10%以上的PEG和NaCl的磷酸缓冲液可将酶全部洗脱.酶纯化25倍,浓缩6倍左右。此法特点是简便,酶活力收率高,可在常温下操作,也可直接从未除菌体的发酵液中提取酶,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 马铃薯单双三价抗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994, 10(2).

      摘要 (761) HTML (0) PDF 0.00 Byte (8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云芝深层培养生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

      1994, 10(2).

      摘要 (1144) HTML (0) PDF 0.00 Byte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木质索降解本质上是氧化反应,参与木质素降解的酶都是非专一性的,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参与木质素降解的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ganese peroxidase)和木质素酶(Ligninase)。后者是近来新发现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起作用的过氧化物酶。本文研究一种对木质素降解能力很强的云芝(Polyporus versicolor)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培养方式、营养条件以及添加诱导剂藜芦醇和表面活性剂Tween80等因素对木质素降解酶生产的影响。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