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第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高梁叶绿体psaA基因的克隆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1992, 8(3).

      摘要 (1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克隆了含高梁叶绿体psaA基因的6.7kb Ec0RI酶切片段,进行了限制酶图谱分析和核苷酸序列结构测定,所测核苷酸序列总长为3080bp,其中高梁叶绿体psaA基因序列为2253bp,编码一个含75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83000Da。高梁psa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玉米、水稻,菠菜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6.3%和89.4%;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8.O%和95.7%。C4植物与C3植物比较,由于P 700脱辅基蛋白的第493位氮基酸性质的不同(Gly→Arg,ser),而导致了它们的乡肽在疏水性图谱上的差异。

    • 青霉素酰化酶操纵子为负调控模型

      1992, 8(3).

      摘要 (1361) HTML (0) PDF 0.00 Byte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质粒pBR322用HindⅢ—BarnH Ⅰ双酶切作为载体,从质粒pPAd上克隆含有pac操纵基因的HindⅢ一。BglⅡl.65kb的DNA片段,得到质粒pPA41。质粒pBR322和pPA41转化染色体上含有完整pac操纵子的大肠杆菌D816,进行操纵基因滴定。大肠杆菌D816、D816(pPA4l).D816(pBR322)在22℃摇瓶发酵96h,NIPAB法测定青霉素酰化酶活性。结果发现,在不加诱导剂时,D816(pPA41)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是D816细胞的2.5倍,在加诱导剂时,D816(pPA41)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是D816细胞的1.3倍。对照组D816(pBR322)细胞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和:D816细胞产生的几乎一致,说明质粒pPA41的竞争滴定作用确是其上克隆的操纵基因引起的。高拷贝的操纵基因(pPA41)和pac操纵子竞争结合调节蛋白,使得pac操纵子表达增加,说明调节蛋白在pac操纵子表达过程中起阻遏作用,调节蛋白为阻遏蛋白,pac操纵子为负调控模型。R.NA—DNA点杂交检测pac基因表达,发现D816(pPA41)细胞转录产生的pac—mRNA量明显高于D816细胞,mRNA量和青霉素酰化酶活性呈现一致的趋势,证实了pac操纵子的负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

    • 牛α—s1酪蛋白基因5’端及上游区的克隆鉴定和部分序列分析

      1992, 8(3).

      摘要 (1080) HTML (0) PDF 0.00 Byte (1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PcR法克隆得到牛α—s1酪蛋白基因5’端800bp片段,并以该片段为探针,筛选了以EMBL3为载体构建的牛基因组文库,得到一个阳性克隆。酶切该克隆,并以牛α—s1酪蛋白基因5’端800bp片段及该基因cDNA为探针杂交,鉴定了该插人片段的方向,亚克隆了各相应酶切片段,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限制酶图谱,并分析了该基因转录起始点前后部分序列。与该基因现有的资料比较,酶切图谱存在部分位点的差异,序列存在少量突变和缺失,在5’上游区均发现有内含子及外显子部分,且缺失均发生于有重复序列的部位。

    • 表达大肠杆菌LT—B抗原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构建

      1992, 8(3).

      摘要 (1807) HTML (0) PDF 0.00 Byte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无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R一1l△Cya,△Crp,△asd菌株作为宿主菌,选择相应的asd+表达载体构建了含大肠杆菌肠毒素B亚基基因(toxB)的重组质粒,并通过两次转化引入宿主菌,构成了平衡致死的重组体。特异性的测定表明,这种无抗药性的杂合菌株能较高水平地表达LT—B抗原,可望成为预防ETEC腹泻和相应的沙门氏菌病双价口服活疫苗的研究基础。

    • 链霉菌M1033 D-木糖异构酶的分子克隆

      1992, 8(3).

      摘要 (833) HTML (0) PDF 0.00 Byte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链霉菌M1033染色体DNA经BamH Ⅰ酶解后电泳,Southern转移。根据自测的链霉菌M1033 D-木糖异构酶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寡聚核苷酸探针x-2、x-3,以x-2、x-3及Am-pullariella sp3876 D-木糖异构酶基因(1.17kb)为探针进行杂交,确定与上述探针杂交最强处在15kb左右。从胶上分离出g-20kb大小的片段,克隆到EMBL 3载体中,经杂交筛选后,得到0.6%的阳性噬斑,其插人大小为13kh。将插入DNA的saIⅠ酶解片段(2.5kb)进一步亚克隆于pucl8,得到重组质粒puB l,经酶解图谱、部分序列分析和互补实验确定puBl含有完整的M1033 D-木糖异构酶基因

    •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定向改造林可霉素产生菌的探索

      1992, 8(3).

      摘要 (1508) HTML (0) PDF 0.00 Byte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LMr,CTCr,产金霉素)的原生质体经u。V.照射40min灭活后,与林可链霉菌林可变种Streptomyces Iinclnensis Var lincilne—nsis(LMr,CTCI,产林可霉素),在42%PEG(Mw6000)诱导下进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在含金霉素50μg/Mi的再生平板上直接选择融合子,融台率达9.05×10-5。从大量融合体中筛选到4株产生抗菌物质不同于亲株并较稳定的菌株。对其中一株所产的抗生索作了初步鉴别,推测其结构与林可霉素相近。另一株的薄层层析RVBf值与氯林可霉素相近,尽管此等产物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别,但这一育种途径值得探讨。

    • 杂交瘤细胞在CeIIiGen培养器中大量连续培养

      1992, 8(3).

      摘要 (1235) HTML (0) PDF 0.00 Byte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鼠杂交瘤细胞DA4—4(Atcc,HB57)分泌抗人IgM的单克隆抗体IgGl,该细胞被培养在1.5L celliGen一中空纤维柱连续灌注系统中,ceuiGen细胞培养器显示很低的机械剪切力,提高搅拌速度到150rpm增加了氧的传递,但不对杂交瘤细胞造成损害。在连续培养对,DA4·4细胞密度可达20×106/mI以上,单克隆抗体浓度高达4.75mg/mI,该培养系统每日可收获抗体1.Og左右。

    • 大白菜无菌苗叶肉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1992, 8(3).

      摘要 (1820) HTML (0) PDF 0.00 Byte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商用大白菜叶肉原生质体,经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再生细胞分裂.并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已从城青2号大白菜叶肉原生质体得到再生的完整植株。再生细胞的分裂额率与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有关,受原生质体培养浓度的影响。多胺类物质[亚精胺(SPD)]的加入,可促进细胞分裂,井有益于以后植株的再生。通过提高新鲜培养液的pH值(6.5)可使细胞团的褐化得到明显的控制。在植株分化过程中,培养基中低浓度(1.1%)的蔗糖与植株分化有关。

    • 根癌土壤杆菌介导的咖啡转化

      1992, 8(3).

      摘要 (1399) HTML (0) PDF 0.00 Byte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五种不同的根癌土壤杆菌转化咖啡栽培品种小粒种的成熟胚培养物,筛选出对咖啡侵染力较强的菌株Gv3111(pTiB6s3)和A281(pTiB0542)。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MsD)上得到淡黄色、松脆、生长迅速的瘤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4—6周后,产生大量的畸胎芽。转化体经Opine检测,分别含有特异的章鱼碱或农杆碱。GV3111转化体的DNA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在咖啡的基因组内有T-DNA的插入。用带有GUS基因和NPT I基因的双元载体系统pBI121/Gv3111和pBl121/A281转化咖啡子叶,转化后第三天可以检测到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在含卡那霉素(Kanamycin,Km)的Ms选择培养基上,得到抗性愈伤组织,这些愈伤组织仍能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

    • 西洋参细胞悬浮培养中皂甙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

      1992, 8(3).

      摘要 (1319) HTML (0) PDF 0.00 Byte (2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七种真菌菌丝体诱导因子中,六种促进培养细胞的皂甙生物合成。尤其葡枝根霉作用更为明显,提高皂甙含量二倍。人参寡糖素是一种既能诱导皂甙生物合成,又能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型诱导因子,浓度为50mg/L寡糖素既能维持细胞较好生长又能提高皂甙含量,因而得到较高的皂甙产率。用四种条件培养液进行培养,结果均促进悬浮培养细胞的皂甙生物合成,其中丹参条件培养液使悬浮培养细胞的皂甙含量提高二倍多。加入皂甙生物合成主途径的三种前体,都不同程度地促进皂甙的生物合成,前体中以角鲨烯作用最为明显。

    • 抗菌蛋白LCⅢ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

      1992, 8(3).

      摘要 (1234) HTML (0) PDF 0.00 Byte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ls.A014培养液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后。上CM52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出的峰Ⅲ具有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ea)特异性抑制活性。进一步用快速液相色谱(FPLc)的Mono s层析柱纯化并命名为抗菌蛋白LcⅢ。此蛋白质的分子量约26915 Da,等电点为9.12。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富含甘氧酸、苏氨酸,丝氨酸,缺少脯氨酸。经:Edman降解法测出N末端28个氨基酸残基。根据其部分序列用计算机检索NBRF蛋白质文库,与所收入的已知蛋白质没有显著的同源性,表明是一种新的功能蛋白质。

    • 纤维载体固定化红螺菌反应器处理发酵废液及其动力学模型

      1992, 8(3).

      摘要 (1570) HTML (0) PDF 0.00 Byte (1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充填软性纤维材料的玻璃柱式反应器中,利用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Y6光合细菌(PSB)连续处理发酵废液。建立了该处理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模型参数t Ks=45.56mg/m1,μm=0.224h-1。模型理论曲线与实验值较吻合。研究得出较适合的稀释率Dopt为o.129-1’,此时COD去除能力最大为1686.Oppm COD/h。本文为纤维载体固定化PSB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一些放大操作依据。

    • 维生素C二步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1992, 8(3).

      摘要 (1696) HTML (0) PDF 0.00 Byte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L-山梨糖到2-酮基L-古龙酸的生物转化过程,提出了生长因子的假定,对发酵机理进行了新的探讨,对发酵过程做了必要与合理的简化。首次建立了维生素c第二步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运用多面体最优化法和Runge-Kutta积分法等数学方法处理模型,获得最佳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得到良好的吻合,从而证明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 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参数的估算

      1992, 8(3).

      摘要 (1664) HTML (0) PDF 0.00 Byte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通用的发酵动力学数学模型,导出了用于描述分批发酵特征的解析解。藉助于由FORTRAN-77编写的POWELL优化算法,以赖氨酸分批发酵为倒[5],一举估算出该解析解中所有的发酵动力学参数;μmaxKs、α、β、YG、Yp,及m。结果表明t(1)用模型所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赖氨酸合成速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浓度。

    • 芽四糖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1992, 8(3).

      摘要 (1267) HTML (0) PDF 0.00 Byte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90个土样中分离到1380株细菌,加上本所其他课题组提供的细菌共1870株,其中有707株能分解淀粉,经过复筛、纸层析鉴定有3株菌的淀粉酶酶解液中主要产物是麦芽四糖,进一步用β-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用萄葡糖淀粉酶水解为萄葡糖,确证为麦芽四糖。其中最优菌株为537.1,其酶解产物中麦芽四糖占90%,而其他两株菌的酶解产物中除麦芽四糖外,还有较多的麦芽糖及麦芽三糖,因此选择了537.1作为形成麦芽四糖淀粉酶的优良菌株,经鉴定,该菌属于产碱菌(Alcaligenessp.)。菌株537.1产酶的较好条件为t培养基中麦芽糖1.5%,蛋白胨0.5%,起始pH7—7.5,在27—28℃振荡培养48h。株537.1培养液可以酶解谷类、薯类和野生植物淀粉生成麦芽四糖。

    • 谷氨酸发酵的动力学模型

      1992, 8(3).

      摘要 (1631) HTML (0) PDF 0.00 Byte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实验所得数据对文献报道的有关谷氨酸发酵动力学模型逐一进行了模拟和比较分析,选出一组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而且是在一定理论下推导出来的模型。

    • 生物气模拟实验

      1992, 8(3).

      摘要 (1372) HTML (0) PDF 0.00 Byte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以天山湖底沉积物(腐殖物质),泥炭作为底物在室内进行甲烷发酵生物气模拟实验。微生物利用底物的部分有机物质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氢气。天山湖底沉积物,泥炭的甲烷产量分别为YTS=16.4L/kg,Yvs=185.9L./kg和YTS=7.86L,k窖,Yvs=352.55L/kg。

    • 痢疾福氏2a菌抗原基因的体内克隆及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的表达

      1992, 8(3).

      摘要 (1019) HTML (0) PDF 0.00 Byte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生物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09   E-mail:cjb@im.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