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13年第5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封面

      2013, 53(1).

      摘要 (411) HTML (0) PDF 2.64 M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 2013, 53(1).

      摘要 (485) HTML (0) PDF 284.06 K (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论
    •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学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2013, 53(1):1-5.

      摘要 (1887) HTML (0) PDF 350.02 K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2012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的概况,简单分析了各分支学科和各项目类别申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学科相关的鼓励政策,希望为今后科研人员的项目申请提供有益的参考。

    • >小型综述
    • 真菌中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降解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2013, 53(1):6-14.

      摘要 (1159) HTML (0) PDF 622.98 K (2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一氧化氮是一个有较高活性的自由基气体分子,无论在动植物还是微生物中,作为一个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分子,它在许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着双向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真菌细胞可以合成一氧化氮,适当浓度的一氧化氮在真菌细胞内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一旦一氧化氮过量累积,这个自由基分子会对细胞造成伤害,导致细胞凋亡。一氧化氮介导生成的环鸟苷酸( cGMP)作为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涉及到真菌细胞内多种信号途径的调控,调节了整个真菌类群的生长发育、形态发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繁殖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影响了真菌整个生命周期的生理活动。到目前为止,尽管一氧化氮在动植物中作用的机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一氧化氮在真菌中的研究报道很有限。关于一氧化氮在真菌中的合成和降解途径,一氧化氮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还不透彻,它在真菌细胞内的功能和毒理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 >分类和进化
    •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

      2013, 53(1):15-23.

      摘要 (1336) HTML (0) PDF 1.17 M (3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药用植物内生环境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总结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物种多样性,挖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10 种分离培养基对37 个新鲜的药用植物样品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通过比较,选择适合植物内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条件;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特征观察结果,选择其中174 株菌测定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应用Biolog GEN III 微孔培养、API 50CH 以及API ZYM 试剂条测试27 株代表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分离得到940株植物内生菌,分属于47 个属,30 个科,其中放线菌600 余株,分属于34 个属,共发现潜在的新分类单元有7 个;本研究中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培养条件是:PYG 培养基、pH7. 2、28℃ - 32℃;菌株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与菌株系统进化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环境植物的内生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相同环境的不 同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小。【结论】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物种丰富多样;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唯一碳源利用、发酵碳源产酸及酶学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没有表现出和宿主植物的直接相关性,而是呈现出和宿主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比较两种昆虫病原真菌中结构相似的ATP结合匣转运蛋白的抗氧化力与多药抗性

      2013, 53(1):24-30.

      摘要 (883) HTML (0) PDF 1.19 M (2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T1和玫烟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IfT1两种结构相似的ATP 结合匣转运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Bb2860野生株构建BbT1的敲除株和回补株,并将IfT1 在BbT1 敲除株中异源重组表达,比较各菌株的表型变化。【结果】与野生株、回补株及异源重组株相比,敲除株对20-40 mmol/L过氧化氢和2-8mmol/L甲萘醌氧化胁迫的抵抗力下降27%-2.1倍,对多菌灵、伊曲康唑、菌核净、放线菌酮、乙嘧酚和4-硝基喹啉N-氧化物等不同类型化学药物的抗药性下降28%-4.7倍,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二龄幼虫的毒力下降20%左右,而野生株、回补株及异源重组株之间无任何表型的显著差异。【结论】BbT1 和IfT1 是结构相似且功能一致的转运蛋白,分别是两种生防真菌多药抗性的决定因子之一,因参与抗氧化反应而对毒力有所贡献。

    • >生理和代谢
    • 虾仁中副溶血弧菌灭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013, 53(1):31-37.

      摘要 (853) HTML (0) PDF 829.98 K (1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醋酸、乳酸和柠檬酸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生理盐水和虾仁中的灭活动力学模型,指导有机酸应用于虾仁加工过程中的抑菌保鲜。【方法】测定副溶血弧菌在生理盐水和新鲜虾仁中经不同浓度有机酸溶液浸泡处理10min 后的存活率P,虾仁中的细菌存活率与有机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生理盐水中的存活率通过lnP/(1-P)]转换成logit(P),与有机酸浓度之间的线性拟合度显著提高。通过拟合方程计算有机酸的50%和90%有效抑菌浓度(EC50和EC90),比较不同有机酸的抑菌能力以及在不同基质中的作用差异。【结果】副溶血弧菌在生理盐水中对有机酸较为敏感,在虾仁中的杀菌效果相对较差,虾仁中乳酸与柠檬酸的有效抑菌浓度(EC50或EC90)是生理盐水中浓度的160-200倍,醋酸的浓度比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浓度高出70倍以上,表明食品基质对有机酸的抑菌作用有显著影响,但采用的有机酸在虾仁中的EC90并未超过美国农业部规定的2.5%上限。以有机酸的总摩尔浓度比较,柠檬酸的抑菌能力最强,乳酸次之,醋酸最弱。【结论】抑菌剂效应呈非线性时,细菌存活率进行对数转换,可显著提高线性拟合度R2;食品基质对有机酸的抑菌作用有明显影响;应用浓度为2%的3种有机酸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品中弧菌的污染量,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

    • >酶和蛋白质
    • 里氏木霉细胞表面表达系统的构建

      2013, 53(1):38-46.

      摘要 (1048) HTML (0) PDF 1.11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AfMp1p 是一种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修饰定位于细胞壁上的蛋白,其细胞壁定位信号位于蛋白质的C 末端。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菌种。构建里氏木霉的细胞表面表达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我们将AfMp1p的细胞壁定位GPI信号肽和烟曲霉几丁质酶AfChiB1的N端信号肽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C末端和N末端融合并转化里氏木霉。本文首先对木霉遗传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随后通过Real-time PCR和蛋白定量,对GFP融合蛋白在里氏木霉中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里氏木霉表达的GFP 融合蛋白进行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荧光观察结合Western blot 的结果表明,在平台期中期和后期,带有GPI 信号的GFP 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壁。【结论】烟曲霉来源的GPI 信号可被里氏木霉识别,本论文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用于外源蛋白在里氏木霉中的细胞壁定位表达。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A-13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反硝化特性

      2013, 53(1):47-58.

      摘要 (1481) HTML (0) PDF 1.96 M (2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高效好氧脱氮的反硝化细菌,对菌株进行多项鉴定及条件优化,为后续富营养化人工湖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反硝化培养基分离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周质硝酸还原酶亚基基因(napA)同源性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反硝化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及反硝化的最适pH、温度、碳源、溶解氧、接种量等进行了考察。【结果】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高岐村某排污口分离出1株耐盐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A-13,多项鉴定表明该菌株为Pseudomonas stutzeri,与Pseudomonas stutzeri DSM 50283亲缘关系最近。菌株生长及反硝化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3℃,最适碳源为丁二酸钠,最适摇床转速为150 r/min,最适接种量为5%。在此条件下,最大可去除NO3-浓度约为1900 mg/L。该菌能够在高盐培养基(10% NaCl)中良好生长。对人工废水的净化效果表明,该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 值。【结论】分离所得好氧反硝化细菌为Pseudomonas stutzeri,将其命名为P. stutzeri YHA-13。具备高耐盐性的好氧反硝化功能的P. stutzeri未见报道。这对含盐废水/富营养化水体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侵染和免疫
    • RsbV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2013, 53(1):59-65.

      摘要 (975) HTML (0) PDF 1.05 M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RsbV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毒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扩增出LM-XS5野毒株的RsbV基因缺失片段,然后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RsbV基因缺失株;通过肝脾细菌计数、LD50的测定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qRT-PCR),研究LM野毒株和缺失株在毒力上的差异。【结果】RsbV基因缺失株LD50是野毒株的104倍(P<0.01);缺失株在小白鼠肝和脾内的载菌量均明显减少(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缺失株4个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野毒株(P<0.05);缺失株免疫小白鼠后对野毒株的攻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RsbV对LM的4个毒力基因inlA、LLO、PlcA和PrfA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RsbV基因缺失株毒力明显减弱,但仍保留了较强的免疫原性。

    •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3株ompH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

      2013, 53(1):66-73.

      摘要 (1060) HTML (0) PDF 1.43 M (1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ompH 基因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四环素抗性基因,两侧为ompH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同源的敲除载体pWSK29ΔompH,将敲除载体电击转入C48-3株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四环素抗性和菌落PCR 筛选ompH 基因的敲除突变株,并通过组合PCR、逆转录PCR和DNA测序对突变株进行验证。用生物学功能实验比较野生株、互补株和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荚膜结构、粘着能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组合PCR、逆转录PCR 和DNA 测序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敲除突变株C48-3ΔompH构建成功,电镜观察结果证实ompH基因的缺陷影响细菌的荚膜合成能力,粘附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C48-3和互补株C48-3C相比突变株C48-3ΔompH对CEF细胞的粘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C48-3ΔompH的致病性相对减弱。【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突变株C48-3ΔompH,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 小鼠沙眼衣原体肺感染过程中Treg细胞与Th17反应关系

      2013, 53(1):74-81.

      摘要 (1000) HTML (0) PDF 1.33 M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沙眼衣原体在BALB/c小鼠肺部感染过程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反应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6-8周龄的BALB/c小鼠,鼻腔吸入25 μL含5×103 IFU的沙眼衣原体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沙眼衣原体小鼠肺感染模型。监测感染后不同时期小鼠体重变化;检测肺组织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 感染后小鼠体内Treg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肺组织上清液IL-6、TGF-β、IL-17、IL-2细胞因子的的表达;qRT-PCR检测KC(keratinocyte derived chemokine)mRNA和MIP-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用5xl03 IFU Cm 经鼻腔吸入感染后小鼠发生沙眼衣原体肺炎,表现为体重下降、肺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可检测到衣原体繁殖。Cm感染后第3天,小鼠体内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随后开始恢复,第7天恢复原来水平,一直持续到衣原体清除。TGF-β、IL-2的表达与Treg细胞动态变化一致。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和Th17相关趋化因子KC、MIP-2的表达于第3天开始升高,至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少。【结论】在衣原体感染BALB/c小鼠过程中,Treg可能通过提供TGF-β并在IL-6帮助下促进Th17 应答产生。

    • >研究简报
    •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遗传差异

      2013, 53(1):82-91.

      摘要 (1118) HTML (0) PDF 1.54 M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从新疆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中分离耐低温的乳酸菌,挖掘乳酸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低温乳酸菌生物技术研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利用MRS、Elliker两种不同培养基从9种冷水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低温菌,测定细菌最适生长温度并进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确定耐低温菌的系统进化地位,并采用BOX、(GTG) 5、ERIC三种不同的引物进行rep-PCR,对16S rRNA 基因高度同源性的菌株进一步区分。【结果】分离得到78 株耐冷菌,最终确定有24株为耐低温乳酸菌,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4℃之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4 株耐低温乳酸菌隶属于6个属,其中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3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9株,肠球菌属(Enterococcus)7株,环丝菌属(Brochothrix)1株,魏斯氏菌属(Weissella)2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2株。指纹图谱聚类分析树状图显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存在种及菌株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前者包括4个种,后者2个种。【结论】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冷水鱼肠道中分离的耐低温乳酸菌以球菌为主,没分离到常见的乳杆菌,需进一步完善分离培养的方法,深入挖掘和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 钝齿棒杆菌argR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缺失对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2013, 53(1):92-98.

      摘要 (968) HTML (0) PDF 1.20 M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钝齿棒杆菌AS 1.542中argR基因编码的蛋白ArgR在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扮演负调控的角色,但其对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组构建了钝齿棒杆菌argR基因缺失株,并在转录水平上比较野生株与缺失株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无痕敲除的方法构建了钝齿棒杆菌argR 基因缺失株,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缺失株和野生株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利用pK18mobsacB质粒中蔗糖致死基因sacB反向筛选标记及PCR方法成功筛选到钝齿棒杆菌argR基因缺失株;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argR基因缺失株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获得大量提高,平均约上调162.13倍。【结论】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受负调控蛋白ArgR的显著调控,但其基因的敲除并没有引起精氨酸产量发生明显的变化。

    • 携带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的适应度代价

      2013, 53(1):99-104.

      摘要 (842) HTML (0) PDF 1.22 M (2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编码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10621菌株中的适应度代价,进而评估该质粒在鲁氏不动杆菌群体中存续和扩散的潜能。【方法】通过不含亚胺培南的液体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获得抗性质粒丢失的10621衍生菌株,利用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无营养生存时间等体外适应度测量实验,分析10621NDM-1(+)及质粒缺失的10621NDM-1(-)之间的适应度差异。【结果】pNDMBJ01在10621 菌株中不稳定,连续传代11次即在群体中完全丢失。在26℃和37℃下,10621NDM-1(-)与10621NDM-1(+)菌株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在26℃条件下,10621NDM-1(-)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明显强于10621NDM-1(+),而在37℃条件下,10621NDM-1(+)强于10621NDM-1(-)。在无营养的PBS 缓冲液中,10621NDM-1(-)菌株生存能力明显高于10621NDM-1(+)。【结论】编码blaNDM-1的质粒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中具有较大的适应度代价,缺失这一质粒的菌株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于抗性菌株,pNDM-BJ01在鲁氏不动杆菌存续与扩散的能力有限。

    • >征稿简则
    • 征稿简则

      2013, 53(1).

      摘要 (700) HTML (0) PDF 989.07 K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新一届编委会名单

      2013, 53(1).

      摘要 (699) HTML (0) PDF 986.57 K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