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9年第4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科先贤
    • 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朱凤美

      2009, 49(3):0-0.

      摘要 (720) HTML (0) PDF 48.56 K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型综述
    • 海洋氮循环中细菌的厌氧氨氧化

      2009, 49(3):281-286.

      摘要 (1401) HTML (0) PDF 185.89 K (3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细菌厌氧氨氧化过程是在一类特殊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体内完成的以氨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一种新型脱氮反应。厌氧氨氧化菌的发现,改变人们对传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反硝化细菌并不是大气中氮气产生的唯一生物类群。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菌厌氧氨氧化与全球的氮物质循环密切相关,估计海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占到全球海洋氮气产生的一半左右。由于氮与碳的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推测,细菌的厌氧氨氧化会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另外,由于细菌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了氨氮的短程转化,缩短了氮素的转化过程,因此为开发更节约能源、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废水脱氮新技术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 >分类和进化
    • 新疆哈密地区盐湖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酶的筛选

      2009, 49(3):287-293.

      摘要 (1381) HTML (0) PDF 227.91 K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哈密地区盐湖放线菌多样性及产功能酶的特性。【方法】采用含有5 %与10 % NaCl的4种分离培养基,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盐湖土壤样品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耐盐性实验、抑菌实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利用五种筛选培养基定性检测放线菌的产酶活性。【结果】从盐湖土壤样品中分离到63株放线菌,其中中等嗜盐放线菌47株;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23株放线菌对痢疾杆菌和/或其它病原菌有抑菌活性; 功能酶筛选结果表明:3株放线菌产蛋白酶、46株产淀粉酶、14株产酯酶、34株产半乳糖苷酶、5株产纤维素酶。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盐湖放线菌类群比较丰富。【结论】新疆哈密地区盐湖放线菌资源丰富,产酶特性良好,为开发利用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 一株Ⅱ型甲烷氧化菌中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和16S rDNA的分析

      2009, 49(3):294-301.

      摘要 (1038) HTML (0) PDF 745.80 K (1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一株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IMV 3011中的16S rDNA和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探索其进化分类地位。【方法】利用基因数据库已有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PCR扩增引物和基因测序引物,对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和16S rDNA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的六个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与同类菌株的相应序列进行联配分析,【结果】获得了全长为5319 bp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序列和长度为1290 bp的16S rDNA序列。该菌株与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中相对应基因的同一性是99.0%~82.7%,MMOX氨基酸序列的同一性为99.4%~81.8%,相似性为99.8%~89.2%。基于以上分析表明MMOX组分有很高的序列保守性,特别是在活性中心区域。【结论】菌株IMV 3011属于甲基弯菌属,最近似的菌株是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

    • 两株基因III型强毒新城疫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与I系苗的亲缘性分析

      2009, 49(3):302-308.

      摘要 (1008) HTML (0) PDF 240.05 K (2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研究基因III型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强毒分离株JS/7/05/Ch和JS/9/05/Go与中等毒力疫苗株Mukteswar的亲缘性关系,分析三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的全基因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两株NDV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Mukteswar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强毒分离株与中等毒力疫苗株Mukteswar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病毒6个阅读框核苷酸序列 与Mukteswar同源性为99.6%~99.9%;预测的8种病毒编码蛋白同源性在98.8%~99.8%。然而,测定MDT,ICPI和IVPI发现JS/7/05/Ch和JS/9/05/Go毒力明显强于Mukteswar,其中JS/7/05/Ch株的IVPI达到了2.18。【结论】综合3株NDV的遗传分析结果和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以推断分离株JS/7/05/Ch和JS/9/05/Go是由疫苗株Mukteswar自然进化而来的返强毒株。因此,必须停止使用中等毒力疫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鸭肝炎病毒新血清型基因组序列分析

      2009, 49(3):309-315.

      摘要 (979) HTML (0) PDF 243.15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目的】为了揭示鸭肝炎病毒新血清型(DHV-N)G株的演化及其与DHV-1的基因序列差异。【方法】运用RT-PCR结合5'-/3'-RACE策略对DHV-N G株基因组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HV-N G株全基因组序列除12 nt poly(A)尾外全长共7774 nt,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51 aa的蛋白前体,其基因组结构:5' UTR-L-VP0-VP3-VP1-2A1-2A2-2B-2C-3A-3B-3C-3D-3'UTR;3'UTR长为366 nt,比1型鸭肝炎病毒C80株多52 nt;VP1蛋白与DHV-1相比发生较大的变异,特别在其第140~221位;其基因组与DHV-1、韩国DHV-N和台湾DHV-N 的同源率分别为72.8%~73.4%、96.3%~96.5%和78.3%。【结论】DHV-N G株基因组结构与DHV-1存在明显差异,DHV-N成员之间DHV-N G株与韩国DHV-N关系更为密切。

    • 产朊假丝酵母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9, 49(3):316-323.

      摘要 (1465) HTML (0) PDF 374.45 K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一个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C. utilis)整合表达载体。【方法】该载体以质粒pBR322为骨架,包括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启动子和终止子、放线菌酮(CYH)抗性基因和18S rDNA介导的同源整合区。再以木聚糖酶基因为目标基因,插入pGLR9K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C. utilis。对阳性转化子进行酶活测定,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转化子的胞内外都可检测到木聚糖酶酶活,酶活可达60 U/mL。【结论】本实验构建了一个C. utilis载体,并用此载体表达了木聚糖酶基因,本研究将为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在饲料添加剂及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又一个新的实验平台。

    • 四川盆地生态区苏云金芽胞杆菌cry基因的鉴定及新型模式cry基因的克隆

      2009, 49(3):324-330.

      摘要 (1063) HTML (0) PDF 289.17 K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四川盆地生态区土壤中苏云金芽胞杆菌cry 基因资源情况,进一步克隆出新型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菌株晶体形状的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PCR-RFLP技术鉴定cry基因型法、杀虫晶体蛋白的SDS-PAGE分析和菌株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此地区菌株进行研究。【结果】从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采集265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了791株苏云金芽胞杆菌。PCR-RFLP鉴定结果表明:此地区的苏云金芽胞杆菌主要含有cry1,cry2,cry3,cry4/10,cry9,cry30和 cry40 等7种cry基因类型;含cry1基因的菌株最丰富,共有21种不同cry1型基因组合;从中发现了新型模式基因,并采用Tail-PCR技术获得了其中3个基因的全长序列,被国际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54Aa1、cry30Fa1和cry30Ga1。通过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具毒力的菌株。未鉴定出基因型的80个菌株的伴胞晶体SDS-PAGE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均有40~130 kDa蛋白表达,极有可能含新型的杀虫蛋白基因。【结论】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四川盆地生态区苏云金芽胞杆菌资源的多样性及特殊性,所蕴含的杀虫蛋白基因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 >生理和代谢
    • 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色素的光氧调控机制

      2009, 49(3):331-336.

      摘要 (1254) HTML (0) PDF 322.42 K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为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色素研究提供可行的较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揭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光合色素光氧适应性机制。【方法】采用光谱法和色谱法对光和氧调控下的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合成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134K20菌株光照好氧时细胞得率最高。光照厌氧时主要合成3黄、1红、1紫、2绿、2蓝9种色素,黄色素大量表达。有氧时红色素大量表达,且启动2种新的红色素和1种新的紫色素表达,而黄色和蓝绿色素则受氧抑制。黑暗好氧主要合成2黄、3红、2紫、1绿、1蓝9种色素,但不同于光照厌氧。光照好氧时黄色素减少到1种,紫色素含量增加,其余同黑暗好氧。【结论】 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是通过PpsR调节途径来调节光合基因表达的。黄色和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黄色素1属于球形烯系列,其余两种黄色素是新的类胡萝卜素组分。红色素为新的球形烯酮组分,3种红色素极性、峰形和峰位差别显著,正己烷能显示其精细结构。紫色为极性较大的细菌脱镁叶绿素,绿色和蓝色为4种极性不同的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乙醚甲醇法适合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丙酮甲醇冰冻研磨法能快速有效完全提取光合色素。溶剂效应可有效鉴别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

    • >酶和蛋白质
    •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FRP1基因的功能

      2009, 49(3):337-342.

      摘要 (1001) HTML (0) PDF 302.73 K (2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获得铁的能力影响细胞的生长和毒力,高铁还原酶是白念珠菌高亲和铁吸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构建高铁还原酶FRP1(Ferric reductase protein)基因缺失突变株,对FRP1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使用Northern杂交的方法分析FRP1基因在缺铁和富铁条件下的表达。利用PCR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构建frp1缺失突变株,并且对野生型和缺失突变株在细胞高铁还原酶活性以及缺铁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铁条件可以诱导FRP1基因的表达。frp1缺失突变株不能在铁缺陷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结论】FRP1蛋白可能是白念珠菌在缺铁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高铁还原酶。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黄海北部不同站位海洋细菌群落分布特征

      2009, 49(3):343-350.

      摘要 (1187) HTML (0) PDF 360.06 K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揭示北黄海不同海域中真细菌群落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文库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远海和近海两个站位的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解析和评价。【结果】文库分析揭示海水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存在大量未被认知的类群。各站位中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沉积物中γ-Proteobacteria和δ-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水中则以α-Proteobacteria亚门占优势,但各亚门微生物在两个站位中存在明显系统发育学分歧。DG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近海沉积物和海水中细菌群落优势类群相似性很高,而远海沉积物和海水中则相似性很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种类在不同地理位置和生存介质中存在明显差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

    • >侵染和免疫
    • 信号肽序列对禽流感病毒H5N1 HA 蛋白GFP融合分子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2009, 49(3):351-356.

      摘要 (1384) HTML (0) PDF 235.38 K (2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禽流感病毒(AIV) HA 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 观察信号肽序列的有无及位置对HA-GFP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影响。【方法】应用PCR方法从H5N1 亚型AIV 质粒DNA中扩增出完整的或除去信号肽序列的HA基因片段,PCR产物经XhoⅠ和Sma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的不同位点,将得到的重组体M1,M2和M3分别转化宿主菌DH5α,经双酶切及DNA 测序鉴定分析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C1,M1,M2 和M3 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T 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A-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HA蛋白的细胞百分数。【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HA-GFP重组表达载体M1,M2和M3,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质粒转染的293T细胞表达强的荧光蛋白,信号肽的有无对HA-GFP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有显著影响,信号肽序列使HA-GFP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减少,而信号肽的位置对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信号肽的有无对HA-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有显著影响。

    • 免疫共刺激分子OX40L对乙型肝炎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2009, 49(3):357-362.

      摘要 (1095) HTML (0) PDF 306.65 K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HB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共刺激分子OX40L作为HBV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免疫小鼠,旨在探讨共刺激分子OX40L对HBV 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我们将HBV DNA疫苗(pcDS2)单独或联合共刺激分子质粒pOX40L免疫C57BL/6小鼠;分别在第0,2,4周进行免疫,在第6周检测抗-HBs IgG、IgG1和IgG2a,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等免疫学指标。【结果】pcDS2联合pOX40L免疫组小鼠的抗-HBs水平显著提高,抗-HBs IgG亚类以IgG2a占优;免疫小鼠的T淋巴细胞体外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 联合免疫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pcDS2组;联合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的IL-4和IFN-?表达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的IF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sAg特异性体内CTL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免疫组小鼠的体内CTL杀伤作用最强。【结论】共刺激分子OX40L不仅能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还能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增强体内CTL的杀伤活性,为HBV 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技术与方法
    •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研究不同毒力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多样性

      2009, 49(3):363-371.

      摘要 (1383) HTML (0) PDF 407.00 K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与【方法】鳗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菌株VIB72具有较高的毒力,而菌株CW1的毒力较低。本文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个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差减文库筛选,分离到59个对菌株VIB72的克隆,并对这些克隆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17个基因片断与其它细菌的已知功能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包括可溶性溶胞壁质转糖基酶、转移蛋白MobA和MobC、转座子IS66、抑制相关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和乙酰转移酶家族)、毒素蛋白(DT-201和alveicin A免疫蛋白)、与OLD 家族相似的AT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以及SocE 和GTP结合蛋白HflX(有高频率的溶原化)。这些基因片断有可能是鳗弧菌毒力岛的一部分。其他的基因片断与其它的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SH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不同致病性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差异及潜在的毒力基因。

    • 用荧光标记O-I噬菌体快速检测食品源沙门氏菌

      2009, 49(3):372-377.

      摘要 (968) HTML (0) PDF 230.09 K (2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O-I噬菌体几乎可裂解沙门氏菌属细菌的特性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方法。【方法】用核酸荧光染料SYBR? gold染料标记O-I噬菌体侵染100株试验菌及120份食品样品菌,荧光显微镜鉴定沙门氏菌;并测灵敏度。【结果】100株试验菌中40株沙门氏菌可见杆状荧光,而10株变形杆菌、20株志贺氏菌、20株大肠杆菌和10株葡萄球菌均无荧光;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达10 CFU/100 μL;120份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O-I噬菌体检测与生化鉴定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9.17 %和10 %,符合率为91.7 %。【结论】试验表明用荧光标记的O-I噬菌体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大量地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

    • 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

      2009, 49(3):378-382.

      摘要 (1094) HTML (0) PDF 217.79 K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方法】以阪崎肠杆菌(ATCC29544)的16S-23S rRNA间区序列作为靶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和环引物,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沉淀,判断检测结果。【结果】LAMP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灵敏度为0.101 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婴儿配方奶粉的检出限为1.1 CFU/g。采用试剂盒提取DNA,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耗时1 h。而对照,PCR检测阪崎肠杆菌的灵敏度为101 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婴儿配方奶粉的检出限为1100 CFU/g。采用同样方法提取DNA,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耗时3 h。【结论】因此,LAMP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灵敏度高,耗时短,方法简便。

    • >研究简报
    • 培养和非培养方法分析发酵白菜卤乳酸菌的多样性

      2009, 49(3):383-388.

      摘要 (1459) HTML (0) PDF 188.00 K (2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探明发酵白菜体系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优势乳酸菌。【方法】采用培养和非培养的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发酵白菜卤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结果】从培养平板分离得到的90株乳酸菌鉴定为Lactobacillus属和Leuconostoc属。 通过对115个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发现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为Lactobacillu属,Pediococcus属 Leuconostoc属,Weissella属。【结论】非培养样品的乳酸菌多样性较培养方法丰富。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显示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白菜体系中优势乳酸菌之一。

    • 柳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分类

      2009, 49(3):389-394.

      摘要 (987) HTML (0) PDF 282.85 K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柳树黄化病是一种重要的植原体病害,本研究旨在明确柳树黄化病植原体(Willow Yellow phytoplasma,WY)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开展致病性和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植原体特异引物通过PCR 方法从患病植株DNA中扩增植原体16S rD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ibosomal proteins gene ,rp),对所得的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同源进化树,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巢式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从柳树黄化病植原体中分离出了16S rDNA基因和rp基因,大小分别为1246 bp和1212 bp。 通过对植原体16S rDNA和r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RFLP分析,发现该分离物与16SrI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与16SrI -C 亚组中的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同源性高达99.8%(16Sr DNA)和99.6 % (rp),且RFLP分析与16SrI-C亚组的植原体有相同的酶切条带。【结论】柳树黄化植原体应划分于16SrI-C亚组。

    • 一株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的氢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力测定

      2009, 49(3):395-399.

      摘要 (1474) HTML (0) PDF 195.01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以结瘤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筛选具有ACC脱氨酶活力的氢氧化细菌,探索氢氧化细菌植物促生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持续通H2的气体循环培养体系、矿质盐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氢氧化细菌,观察菌株形态并测定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薄层层析法筛选ACC脱氨酶阳性菌株,茚三酮显色法测定ACC脱氨酶活力。【结果】分离的37株细菌中有8株菌氧化氢和自养生长能力较强,初步确定为氢氧化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ACC脱氨酶阳性菌株WMQ-7。菌株WMQ-7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特征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807744)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恶臭假单胞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99 %。鉴定菌株WMQ-7为恶臭假单胞菌,其ACC脱氨酶活力为0.671 U/μg。【结论】采用气体循环培养体系分离氢氧化细菌,克服了传统配气法的局限。ACC脱氨酶阳性菌株的筛选,为深入研究氢氧化细菌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的菌株特性和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蛋鸡分离株SD07LK1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比较

      2009, 49(3):400-404.

      摘要 (1153) HTML (0) PDF 158.68 K (2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ALV-J蛋鸡分离株的来源和进一步演变趋势。【方法】以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作为其前病毒基因组模板,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合成9对引物, 经PCR扩增出9段连续的、相互部分重叠的DNA片段和闭合环形前病毒两末端LTR的连接区段,并分别连入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辑和拼接,首次完成了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的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结论】将该序列与另外已完成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表明,ALV-J的整个基因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各毒株间对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在95.0%以上,env基因的同源性仅为88.6-94.0%。

    • 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

      2009, 49(3):405-409.

      摘要 (1080) HTML (0) PDF 191.73 K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由于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较强的毒力,因抗原与毒株的差异不大而很难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缺点,限制了现有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氏菌的减毒活疫苗株M5进行遗传改造,克服这些缺点。【方法】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布鲁氏菌减毒疫苗株M5的BP26基因,得到了新的标记疫苗株M5ΔBP26。分别用标记疫苗株和野生株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标记株在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根据种特异性保守基因dnaK和缺失的BP26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用于区分标记株与野生株。【结果】成功构建了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株仍能在胞内和小鼠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两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9,而突变株为101.1(P<0.01),至第三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而突变株未能检出,表明与原疫苗株相比,标记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根据DNA序列的差异,建立了能够区分标记疫苗株与野生株的双重PCR方法,标记株因只能扩增出一条带而能与野生株和毒株相区分,从而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结论】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为布鲁氏菌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