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8年第48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科先贤
    • 我国第一个高校发酵工程学专业的创建者—朱宝镛

      2008, 48(8).

      摘要 (815) HTML (0) PDF 0.00 Byte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型综述
    • 一株油藏嗜热厌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2008, 48(8):995-1000.

      摘要 (1254) HTML (0) PDF 0.00 Byte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油藏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胜利油田罗801区块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SC-2。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SC-2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38 mm×1.7 mm~3.9 m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端生芽孢。温度生长范围40℃~75℃(最适温度70℃);pH范围5.5~9.5(最适pH 6.5);NaCl浓度范围0%~5%(最适NaCl浓度0%)。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木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乙酸、丙酸、H2、CO2及少量的乳酸。菌株SC-2的(G+C)mol%含量为30.8%,与Thermoanaerobacter mathranii subsp. mathranii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85%。菌株利用葡萄糖产乙酸、乙醇的最佳初始pH为8.0;酵母粉能刺激生长并显著提高发酵葡萄糖的产酸、产醇率;培养基中添加4%(V/V)的乙醇能明显抑制菌体生长。【结论】菌株SC-2是从特殊生境(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耐盐的厌氧菌,其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油藏中的微环境。菌株SC-2与T. mathranii subsp. mathranii 11426T的最适pH和最大耐受NaCl浓度有所不同,且二者的(G+C)mol%含量差异较大。

    • 新疆泥火山产酶嗜盐放线菌的筛选及多样性

      2008, 48(8):1001-1005.

      摘要 (1437) HTML (0) PDF 0.00 Byte (1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乌苏泥火山嗜盐放线菌及其产酶功能多样性。【方法】分别采用含有5%与10% NaCl的5种分离培养基,稀释平板涂布法对泥火山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利用五种筛选培养基定性检测酶活性;在形态特征、耐盐性实验及16S rDNA基因测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获得嗜盐放线菌43株,极端嗜盐放线菌3株。4株嗜盐放线菌产脂肪酶,30株产半乳糖苷酶,27株产淀粉酶,6株产酯酶,4株产纤维素酶,1株同时产4种酶。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4株为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1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产两种酶的菌株10006与Nocardiopsis exhalans(AY03600)相似性为96.64% (小于97%),可能是潜在的新种。【结论】本研究表明新疆乌苏泥火山中存在大量的产半乳糖苷酶及淀粉酶的嗜盐放线菌,所分离到的拟诺卡氏菌属产酶多样性比较高,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资源。

    • >分类和进化
    • 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检测及相关质粒

      2008, 48(8):1006-1012.

      摘要 (1328) HTML (0) PDF 0.00 Byte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390株沙门氏菌的抗生素药敏性,研究部分多重耐药株中质粒与其宿主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接合过程中对耐药性水平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到沙门氏菌并通过PCR确认后,按照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供试抗生素的药敏性,试剂盒提取代表性多重耐药株中的质粒,HindⅢ酶切,DPS软件分析电泳后质粒图谱。通过接合试验研究质粒在抗生素抗性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结果】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最为普遍(58.2%),其次为链霉素(42.8%)、卡那霉素(39%)和氨苄青霉素(38.2%),对头孢西丁、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甲氧苄啶、头孢替呋钠和萘啶酮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7.2%、26.9%、21%、19%、18.2%、17.9%、14.6%和12.3%。抗性质粒编码的相同或相似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其中所含的耐药质粒并不呈现出严格的对应关系。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转移,接合效率在2.4×10-4到5.6×10-1之间。【结论】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抗性质粒的同源性与其宿主耐药表型无直接相关性,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在不同细菌种属之间高频传递。

    • 利用荧光蛋白研究产甘油假丝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CgGPD启动子

      2008, 48(8):1013-1018.

      摘要 (1579) HTML (0) PDF 0.00 Byte (2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inogenes)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CgGPD的启动子(PCggpd),并通过报告基因gfp的差异表达来研究葡萄糖浓度对PCggpd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的诱导特性。【方法】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分别从产甘油假丝酵母基因组和pCAMBIA1302载体中克隆出CgGPD的启动序列PCggpd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将两个基因同时构建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X212-zeocin中,构建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置于CgGPD的启动序列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YX212-zeocin- PCggpd-gfp。通过电击转化酿酒酵母W303-1A。将重组酿酒酵母S. cerevisiae W303-1A-GFP置于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其进行荧光检测。【结果】重组酿酒酵母能产生稳定的荧光,当葡萄糖浓度为2%时,重组酿酒酵母在YEPD培养基中产生较弱的荧光,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有明显的增强。【结论】PCggpd属于环境胁迫诱导型启动子,高浓度的葡萄糖能诱导PCggpd启动绿色荧光蛋白的高水平表达,这对完善产甘油假丝酵母的遗传背景研究,阐明其高产甘油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2008, 48(8):1019-1024.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2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方法】筛选转座突变体文库中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通过随机PCR、核苷酸测序及序列比对确定突变体中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及其破坏的基因。【结果】筛选得到2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突变体,其中被破坏的基因分别为功能未知的新基因PA2580和PA2800。【结论】PA2580和PA2800可能分别通过参与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和细胞壁合成进而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

    • 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和鸡IL-18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

      2008, 48(8):1025-1030.

      摘要 (1087) HTML (0) PDF 0.00 Byte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共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和鸡IL-18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方法】将含痘病毒启动子LP2EP2的HA基因和鸡IL-18基因插入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SYHA/IL-18。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已感染亲本禽痘病毒S-FPV-017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与禽痘病毒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产生表达HA和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HA-IL-18)。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后,对重组禽痘病毒又进行了多次蚀斑克隆。【结果】以重组禽痘病毒DNA为模板,利用HA基因和鸡IL-18基因引物进行PCR,分别扩增出1条约1.7 kb带和1条0.6 kb左右的带。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T细胞转化试验和SPF雏鸡免疫接种证实重组禽痘病毒能表达HA和鸡IL-18,并初步证明鸡IL-18增强HA免疫作用。【结论】重组禽痘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A和鸡IL-18。

    •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Mrell下调及基因组断裂

      2008, 48(8):1031-1034.

      摘要 (1722) HTML (0) PDF 0.00 Byte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乙肝病毒感染后导致宿主蛋白Mre11的变化,并研究这种蛋白的变化可能导致肝癌发生的机制。【方法】本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乙肝病毒感染HL7702细胞及肝癌组织标本的Mre11蛋白的变化,并且通过RNA干涉的方法干扰了Mre11的表达,用连接介导PCR检测基因组的变化。【结果】本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细胞导致Mre11表达下调,肝癌组织也可以发现Mre11表达下调;下调Mre11表达可以导致细胞基因组的断裂增多。【结论】HBV感染导致Mre11表达下调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这可能与HBV感染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相关。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一种被毛孢(Hirsutella sp.)培养液中自由基清除剂的分析、分离和制备

      2008, 48(8):1035-1041.

      摘要 (1207) HTML (0) PDF 0.00 Byte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一次对虫生真菌代谢物进行大规模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筛选中,发现一种被毛孢(Hirsutella sp.)菌株RCEF0881发酵液中存在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本研究目的是初步搞清这些活性成分的具体组成,并制备出一定量的纯品用于进一步的结构鉴定。【方法】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活性成分;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酶标仪法和薄层色谱法进行活性测定;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方法进行活性成分初步分析和鉴定;用反相制备色谱法制备活性组分。【结果】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能较好地被乙酸乙酯提取出来;液相色谱-质谱-活性测定分析表明提取物中活性组分的可能分子式分别为C7H6O4、C8H8O3和C12H14N2O。结合色谱特性、紫外光谱特征、质谱碎片和数据库查询可初步推断它们分别为二羟基苯甲酸、羟基甲基苯甲酸和生物碱类物质, 但具体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从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离子流的峰面积可知上述3种活性物质中C12H14N2O的含量最高。本研究成功地用反相制备色谱制备出该天然活性组分的纯品。该3种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都是首次发现存在于虫生真菌的代谢物中。

    • 基因atpA、purHD和ndh的过量表达对大肠杆菌DH5a生长的影响

      2008, 48(8):1042-1047.

      摘要 (1445) HTML (0) PDF 0.00 Byte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理解大肠杆菌DH5a及其耐乙酸突变株DA19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和乙酸积累差异的机理。【方法】根据前期针对两个菌株蛋白质组和培养中物料及能量平衡的分析,通过PCR分别扩增大肠杆菌DH5a及DA19的atpIBEFHAGDC基因、purHD基因和与NADH氧化代谢相关ndh基因及其各自的调节区,以及NADH脱氢酶Ⅰ基因(nuoA-N)的调节区。将atpA、purHD和ndh基因分别克隆到载体pTrc99a中,转化DH5a,研究基因过量表达对生长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两个菌株的这些DNA序列与公布的大肠杆菌K-1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在DH5a菌株中分别过量表达atpA、purHD或ndh基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菌体的生长。【结论】过量表达purHD或ndh基因比过量表达atpA基因的效果更好,但与DA19的生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反映了代谢全局调节的重要性。

    • 一株丁二酸产生菌的选育及代谢分析

      2008, 48(8):1048-1055.

      摘要 (1375) HTML (0) PDF 0.00 Byte (2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细胞代谢过程,并最终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丁二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方法】在菌株生化及分子鉴定基础上,讨论了菌株的代谢途径,便于实施有针对性的诱变选育,利用矩阵计算了流量分布以及用扰动法分析了代谢节点。【结果】菌株S.JST经鉴定为产丁二酸放线杆菌,酶活检测表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苹果酸脱氢酶在丁二酸代谢过程中具有较高酶活,出发株的流量分布显示副产物乙醇的流量仅次于丁二酸的流量,选育获得的突变株乙醇脱氢酶酶活显著降低,丁二酸与乙醇的流量分别有34%升高与93%的降低,序列分析发现突变株的乙醇脱氢酶酶基因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且生物信息学表明该位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该酶的NADH连接活性有联系。【结论】对产丁二酸放线杆菌采用定向选育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细胞代谢,并最终提高丁二酸产量。

    • 不同溶氧条件下L-苏氨酸生物合成菌株的代谢流量分析

      2008, 48(8):1056-1060.

      摘要 (1878) HTML (0) PDF 0.00 Byte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L-苏氨酸生物合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方法】建立了大肠杆菌L-苏氨酸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出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中后期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及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5%溶氧条件下,25.5%碳架进入HMP途径,74.5%碳架进入糖酵解途径,获得33.9%质量转化率;20%溶氧条件下,58.08%碳架进入HMP途径,41.92%碳架进入糖酵解途径,获得46.5%质量转化率;【结论】与理想代谢流(88.23%质量转化率)相比,应从菌种改造和发酵控制方面通过改变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借以增加HMP途径代谢流量,通过增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反应代谢流提高天冬氨酸族合成代谢流,减少TCA循环代谢流量,从而达到减少副产物生成,增加L-苏氨酸生物合成的目的。

    • 过量表达NADH氧化酶加速光滑球拟酵母合成丙酮酸

      2008, 48(8):1061-1066.

      摘要 (2831) HTML (0) PDF 0.00 Byte (2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发酵生产丙酮酸的生产强度。【方法】将来源于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中编码形成水的NADH氧化酶noxE基因过量表达于丙酮酸工业生产菌株T. glabrata CCTCC M202019中,获得了一株NADH氧化酶活性为34.8 U/mg 蛋白的重组菌T. glabrata-PDnoxE。【结果】与出发菌株T. glabrata CCTCC M202019相比,细胞浓度、葡萄糖消耗速率和丙酮酸生产强度分别提高了168%、44.9%和12%,发酵进行到36 h葡萄糖消耗完毕。补加50 g/L葡萄糖继续发酵20 h,则使丙酮酸浓度提高到67.2 g/L。葡萄糖消耗速度和丙酮酸生产强度增加的原因在于形成水的NADH氧化酶过量表达,导致NADH和ATP含量分别降低了18.1%和15.8%,而NAD+增加了11.1%。【结论】增加细胞内NAD+含量能有效地提高酵母细胞葡萄糖的代谢速度及目标代谢产物的生产强度。

    • >生理和代谢
    • 改善稀有密码子和氨基酸残基限制提高重组人ADAM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表达水平

      2008, 48(8):1067-1074.

      摘要 (1498) HTML (0) PDF 0.00 Byte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提高重组人ADAM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 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rhADAM15)的表达水平。【方法】在详尽分析rhADAM15的cDNA和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ADAM15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表达宿主菌并对表达质粒进行改造。【结果】(1)选择能为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提供额外tRNA的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作为宿主菌,将质粒pGEX-ADAM15转化于其中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获得298 mg/L融合蛋白GST-ADAM15;(2) 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目标蛋白编码区稀有密码子GGA(Gly425)替换为GGC,使融合蛋白表达水平提高9.4%;(3) 通过消除凝血酶识别序列附近的Pro-Glu-Phe残基,提高凝血酶酶切效率,使rhADAM15产量提高了35.7%;(4)在GGA替换为GGC基础上切除“Pro-Glu-Phe”残基,使rhADAM15产量提高到68 mg/L,比分别切除“Pro-Glu-Phe”残基、GGA替换为GGC和野生型提高了19.2%、51.1%和61.9%。【结论】这一结果表明,在充分认识目标蛋白特性的基础上定向选择表达宿主并改造表达质粒能实现外源蛋白高水平表达。

    • 产顺式环氧琥珀酸水解酶的博德特氏菌BK-52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2008, 48(8):1075-1081.

      摘要 (969) HTML (0) PDF 0.00 Byte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产顺式环氧琥珀酸水解酶(CESH)新型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方法】通过电镜、Biolog GN、(G+C)含量和16S rDNA序列研究,对筛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以及旋光度实验,鉴定纯化产物的结构并优化CESH产酶条件。【结果】本文筛选出一株产CESH的新型菌株,该菌株可将顺式琥珀酸盐转化为D(-)-酒石酸,属于博德特氏菌属,并将其命名为博德特氏菌BK-52。最佳发酵条件为:最佳温度30°C,最佳pH7.0,最佳发酵时间36 h,最佳碳源蔗糖,最佳无机氮源硫酸铵,最佳酶诱导剂顺式环氧琥珀酸二钠。在此最佳条件下,CESH酶活最高达764 U/g 生物量。【结论】本文筛选的新菌株博德特氏菌BK-52为D(-)-酒石酸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酶和蛋白质
    • 胜利油田单12高温油藏非培养和富集培养样品的细菌组成特性

      2008, 48(8):1082-1087.

      摘要 (1286) HTML (0) PDF 0.00 Byte (1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油藏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认识油藏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利用3种油藏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富集培养方法,对胜利油田单12区块S12-4油井产出水样品进行了选择性富集培养,运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分析了富集样品和非培养样品的细菌多样性。【结果】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非培养样品、异养菌富集样品、烃降解菌富集样品和硫酸盐还原菌富集样品中的优势菌分别为Pseudomonas属,Thermotoga 属,Thermaerobacter属和Thermotoga属的成员。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培养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同时非培养样品和富集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富集样品中的微生物包括优势菌在油藏原位环境中含量很低。【结论】细菌组成差异的比较结果,对油藏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研究和微生物驱油潜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亚硝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定性

      2008, 48(8):1088-1094.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单级自养脱氮系统中亚硝化菌株的培养及代谢特征,为系统运行操控提出理论指导。【方法】从单级自养脱氮系统活性污泥中采集微生物样品,经过4次富集和分离过程,最终获得一株亚硝化能力较强的菌株N1,通过显微镜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研究摇瓶装量、pH、温度及底物浓度对其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该菌株与Nitrosomonas sp. NL7(AY958677)、Nitrosomonas AS1(EF016119)、Nitrosomonas sp. Is32(AJ621027)相似性分别为97%、96% 和96%,对氧气需求量存在较严格要求,pH及温度对其氨氧化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最适条件分别为pH8.0和30℃,在氨氮浓度80~800 mg/L较宽的底物浓度范围内具有活性,当氨氮浓度高达800 mg/L时,其氨氧化活性没有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该N1菌株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与已有报道的其它亚硝化菌相比,N1对氨氮有较强降解能力及较广的浓度适应范围。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曲格列酮增加Hela细胞的自噬和混合型细胞死亡

      2008, 48(8):1095-1099.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2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 Troglitazone(Trog)对 HeLa 细胞自噬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电镜、荧光显微镜、免疫杂交、流式细胞计数等对经 Trog 处理后的 HeLa 细胞进行了细胞发生自噬和死亡情况的观察。【结果】 电镜、荧光显微镜的结果均提示,Trog 能够诱导 HeLa 细胞自噬活动的增加;免疫杂交显示, 该药物能增加自噬相关基因 LC3 的表达,并于刺激后4 h达到高峰;除了能使细胞凋亡外,Trog 也可以造成细胞的坏死。【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曲格列酮可以引起混合型细胞死亡。

    • >方法
    • 副猪嗜血杆菌aroA基因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2008, 48(8):1100-1103.

      摘要 (1017) HTML (0) PDF 0.00 Byte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细菌aroA基因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被成功应用于细菌分类和基因失活致弱突变菌株的构建。副猪嗜血杆菌(Hps)是感染猪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一种病原细菌,鉴定该菌aroA全基因序列将有助于鉴定遗传进化关系和突变分析。【方法】利用PCR和细菌基因组步移技术鉴定Hps的aroA基因序列,进而对不同血清型菌株该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并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自Hps血清5型基因组DNA中获得包含完整aroA基因的3.7 kb基因片段,其中aroA基因全长1314 bp,编码产物长度437 aa,分子量大小47.9 kDa,该基因上游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自本试验选择的Hps不同血清型菌株中均可扩增出包含完整aroA基因的1476 bp片段,且这些不同血清型菌株间核酸序列同源性在97.7%以上。Hps血清5型aroA基因序列与巴氏杆菌科其它成员核酸序列同源性为70.6%~78.9%,与E. coli和S. typhimurium的同源性分别为66.4%和67.2%。【结论】本试验首次对Hps的15个血清型国际参考菌株及地方分离株aroA全基因序列进行了鉴定,序列比较结果显示aroA基因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具有较高的同源性。aroA基因鉴定对构建基因失活突变菌株以研究Hps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猪链球菌2型05ZYH33株的脂蛋白

      2008, 48(8):1104-1109.

      摘要 (913) HTML (0) PDF 0.00 Byte (1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别已公布基因组序列的SS2 05ZYH33株的脂蛋白(Lpp)。【方法】首先从Genbank获取由SS2 05ZYH33基因组推测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然后利用Lpp预测软件PrositeScan和DOLOP预测05ZYH33株的Lpp,采用SignalP 3.0 HMM、PrediSi、Phobius、LipoP-HMM和TMHMM version2.0分析预测的Lpp的信号肽,然后经“多数票决法”确定Lpp;最后利用InterProScan和BlastP服务器对鉴定的Lpp进行功能分析。【结果】鉴定出34种Lpp,占SS2致病株05ZYH33蛋白质组的1.555%。结构与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的一类Lpp是ABC运输蛋白的底物结合蛋白,共有16种,其中YP_001197586、YP_001197918、YP_001198449、YP_001199435、YP_001197482、YP_001199452和YP_001198914等7种基因可与其他成分组成完整的ABC运输蛋白操纵子,这些Lpp在SS2获取糖、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等营养物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YP_001197698与无乳链球菌的黏附素Lmb和化脓链球菌的黏附素Lbp及YP_001198710与肺炎链球菌的SlrA高度同源,推测它们与黏附功能有关,为SS2新的毒力因子;其他Lpp包括酶、参与蛋白质折叠过程的Lpp及功能未知的Lpp。【结论】这些资料提示Lpp在SS2的生理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VP1基因表达及其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2008, 48(8):1110-1114.

      摘要 (1220) HTML (0) PDF 0.00 Byte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DHV 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ELISA方法。【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VP1基因,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构建DHV VP1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然后定向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筛选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P1,进行ITPG诱导表达分析。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DHV VP1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地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与鸭肝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 mg/孔, 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临界值为OD450值≥0.302,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通过对80份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97.5%,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雏鸭母源抗体和免疫后抗体的消长变化的检测。【结论】以大肠杆菌表达的DHV VP1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检测。

    • 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表达口蹄疫病毒3D基因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

      2008, 48(8):1115-1120.

      摘要 (1184) HTML (0) PDF 0.00 Byte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在BHK-2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状况,为研究RNA聚合酶生物学活性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3D扩增口蹄疫病毒3D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PSTR1-3D。用pBPSTR1-3D和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收获重组逆转录病毒,然后感染BHK-21细胞,嘌呤霉素持续筛选12 d后获得阳性克隆,并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单个阳性细胞克隆。【结果】应用PCR、RT-PCR技术可从体外反复传代的阳性细胞中扩增到3D 基因,证实目的外源基因能转录并被稳定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经SDS-PAGE、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在不同代次的阳性细胞中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本试验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靶细胞的基因组中,构建了稳定表达口蹄疫病毒RNA聚合酶的包装细胞系,为研究3D基因表达及其蛋白定位提供了方便,也为下一步研究RNA 聚合酶生物学功能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8株动物源编码Stx2短尾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2008, 48(8):1121-1125.

      摘要 (1149) HTML (0) PDF 0.00 Byte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8株源自大肠杆菌O157编码Stx2毒素的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丝裂霉素C诱导8株大肠杆菌O157菌株释放噬菌体,采用PCR作初步鉴定,分离、纯化噬菌体基因组,随机引物法地高辛(DIG) 标记stx2 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对纯化的噬菌体采用Southern blot进行Stx2噬菌体再次鉴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纯化的8株Stx2噬菌体的形态特征,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定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基因组大小、以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多态性,并分析噬菌体的蛋白质组成特征。【结果】Southern blot证实分离的8株噬菌体为Stx2噬菌体,电镜下观察的各株Stx2噬菌体形态一致,头部均为正六边形,尾部很短,属于短尾噬菌体科,各株噬菌体之间存在相同的蛋白结构模式,基因组为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噬菌体的基因组大小从48.0~65.3 kb不等。【结论】来源不同菌株的8株编码Stx2噬菌体均为短尾噬菌体,其蛋白结构模式一致,但基因组具有不同组成。

    • >学科先贤
    • 古菌独特的脱氧酮糖酸(ED)葡萄糖酵解途径

      2008, 48(8):1126-1131.

      摘要 (1832) HTML (0) PDF 0.00 Byte (3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葡萄糖通过“中心代谢途径”降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物质及能量的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菌的葡萄糖酵解过程具有与真核生物以及细菌葡萄糖代谢显著不同的特征。生化性质分析、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古菌糖酵解Embden-Meyerhof(EM)与Entner-Doudoroff(ED)途径具有许多与真核生物及细菌经典的EM与ED途径不同的特异性酶类,其中ED糖酵解代谢又可分为非磷酸化与半磷酸化的糖酵解途径。古菌独特的ED糖酵解途径在代谢路径、酶、调节位点、表达调控、能量转化等方面与真核生物及细菌经典的糖酵解途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其适应极端的生理环境而形成可塑性代谢路径的能力。本文综述了古菌ED葡萄糖降解过程中的各种酶、调控机制以及能量转化特征的最新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 构建高质量微生物天然产物库研究策略

      2008, 48(8):1132-1137.

      摘要 (1381) HTML (0) PDF 0.00 Byte (1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历来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过去曾被称为“生物沙漠”的海洋,由于从中分离到大量新的微生物、基因及生物活性化合物,被重新认识逆转而成为一种“生物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构建一个高质量微生物库及其天然产物库是保证药物和其他筛选成功的前提和关键。但如何高效建立高质量微生物天然产物库仍面临很多瓶颈问题。我们拟从:(1)扩大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去重复化;(2)扩大基因资源多样性及去重复化;(3)扩大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及去重复化;(4)寻找崭新次级代谢产物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多靶位药物的高通量互动筛选方面提出应对的研究策略。利用上述化学微生物学策略分离生物活性化合物不仅在生物技术和制药学应用中显现重要性,也增加了我们对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应用生物学的理解。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