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1978年第1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嗜热放线菌类群分类的研究II.假诺卡氏菌的分类鉴定

      1978, 18(1).

      摘要 (411) HTML (0) PDF 0.00 Byte (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内地区甘蔗田土壤样品中,经52℃培养分离得到的假诺卡氏菌,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假诺卡氏菌属的所有巳知种,定名为嗜热刺孢假诺卡氏菌(Pser-donocardia thermospinosa n.Sp.)。

    • 中国钩丝壳属的分类研究IV. 金缕梅科、樟科、桑科和榆科上的新种、新变种和新组合

      1978, 18(1).

      摘要 (671) HTML (0) PDF 0.00 Byte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继续报告在四个科的寄主植物上的中国钩丝壳属(Uneinula Lev.)的五个新分类单位和一个新组合。这些新分类单位是:金缕梅科上的Uncinula liquidambaris sp.nov.枫香钩丝壳,樟科上的Uncinula dabashanensls sp nov.大巴山钩丝壳Uncinula irregularis sp.nov.和不规则钩丝壳,桑科上的Uncinula aspera Doidge var. clavtdata vat.Nov.棒状粗糙钩丝壳和Uncinulapseudoehretlae sp.nov. 假厚壳树钩丝壳。新组合是:榆科上的Uncinula clandestlna (Biv.Bern.) Schrot. Var. ulmi-foliacea (Dzhaf.) comb.Nov. 叶榆钩丝壳。对上述五个新分类单位用拉丁文及汉文描述,新组合用汉文描述。此外,还讨论了各新分类单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的寄主E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 农用抗菌素5102的研究I. 产生菌的分类鉴定

      1978, 18(1).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我国湖北省应城县水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5102。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和抗菌谱等的研究结果,该菌株属于吸水链霉菌类群,但不同于已报道的相近似菌种,为吸水链霉菌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var.Yingchengensis Yan et Ruan n. var.)

    • 二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EA3-867和N2-78的获得及其特性的比较

      1978, 18(1).

      摘要 (612) HTML (0) PDF 0.00 Byte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野生型菌株AS 3.3002和木3,分别经多种物理化学因素(高能电子、60钴、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等)诱变处理后,得到二株变异菌株EA3,-867和N2-78。它仉的固体曲、液体曲和酶制剂的各项纤维紊酶活力测定结果,均比野生型菌株明显提高。N2-78菌株经摇瓶培养60小时,其CMC糖化力为255毫克葡萄糖/毫升酶液,滤纸糖化力为8.2毫克葡萄糖/毫升酶液,棉花糖化力为13.4毫克葡萄糖/毫升酶液,分别比野生型菌株提高H.6倍、5.3倍和7倍。由EA3-867和N2-78的固体曲制取的纤维素酶粗制剂,其各项纤维紊酶话力测定结果,均较Onozuka R-10纤维索酶制剂为高。上述野生型菌株及变异菌株均具有果胶酶、半纤维紊酶、淀粉酶和少置蛋白酶的活力。变异菌株中果胶酶的活力较野生型菌株为高,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则较低。同时,变异菌株的形态也与原始菌株有明显差异。上述四株菌的孢子致死温度相同,CMC糖化、滤纸崩溃和滤纸糖化的最适pH相近,最适温度相同,分别为pH 4.4、60℃,pH4.8、60℃和pH4.8、60℃。

    • 具有高活力天门冬氨酸酶的大肠杆菌AS1.881固定化细胞

      1978, 18(1).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8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大肠杆菌Asl.881是一株天门冬氨酸酶的高产菌株,每毫升培养物为2000单位左右,约相当于每克湿细胞10万单位。 2.比较了琼脂凝腔包埋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肢包埋法两种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前者较后者有较大的优越性:收率高,无毒,成本低,方法简便. 3.比较了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天门冬氨酸酶的一些生物化学性质:pH、温度和二价金属离子对两者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相似;固定化细胞热稳定性较差,但Mn2+,Mg2+,Ca2+,Fc2+等二价金属离子对热钝化有保护作用;在底物和pH6.5柠檬酸缓冲液中于37℃保温,两种细胞的酶活力均有显著提高。 4.固定化细胞柱可被用于连续生产L一天门冬氨酸,包埋80克湿细胞的固定化细胞柱在37℃连续工作20天,可催化约1000升1M反丁烯二酸铵完全转化为L-天门冬氨酸,并保存其大部分酶活力。

    • L-异白氨酸发酵的研究II.用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L-异白氨酸

      1978, 18(1).

      摘要 (523) HTML (0) PDF 0.00 Byte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 1.542经亚硝基脏诱变获得抗弘氨基a-氨基-β-羟基戊酸的突变株AS1.998,它的生长不再受外加的L-异白氨酸抑制。在含葡萄糖10%,硫酸铵4.0%,磷酸氢二钾0.1%,玉米浆0.75%,麸皮水解液0.5%,碳酸钙4.5%的培养基中,接种置2.5%,28℃振荡培养3天,L-异白氨酸的积累量达14毫克/毫升以上。用铜盐法制备的产品,经纸上层析,聚酰胺薄膜层析、比旋光度测定和生物鉴定,确证是L一异白氨酸。

    • 关于双醛化被动血凝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1978, 18(1).

      摘要 (467) HTML (0) PDF 0.00 Byte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探讨双醛化被动血凝法一些影响因素的结果,认为固定方法,致敏时的pH,致敬物的浓度,以及致敏红细胞的浓度,均对血凝滴度有影响。用纯化的乙型肝炎抗体致敏双醛化羊红细胞,作反向被动血凝试验,可以测出每毫升含3.73毫微克的乙型肝炎抗原。用纯化的乙型肝炎抗原致敏双醛化羊红细胞,作被动血凝法可检测,乙型肝炎抗体;在4℃保存的致敏红细胞,其滴度至少在4个半月内无明显变化。比较了对流免疫电泳、放射对流免疫电泳和反向被动血凝三种方法,用于检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三种方法的相对敏感度相应为l:20:600。用这三种方法检测407侧患者血清样品的阳性率,相应为2.2%、11.3%和13.3%,反向被动血凝法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差;放射对流免疫法敏感度虽稍差,但特异性高。如果与抑制试验结合应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简便检查方法。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溶血性及不同株的溶血性、血凝性和毒力比较

      1978, 18(1).

      摘要 (522) HTML (0) PDF 0.00 Byte (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具有溶解红血细胞(简称溶血)的性能,并且这种性能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抑制。出现明显的乙脑病毒溶血现象的条件是:在pH6.4时吸附病毒,然后在偏酸或偏碱的条件下,在37℃放置4—6小时。乙脑病毒除了能溶解鸽红血细胞外,还能溶解家兔红血细胞。冰冻融解和超声渡处理不能提高乙脑病毒的溶血能力。七株对小白鼠致死力较强的乙脑病毒都具有较高的血凝素滴度。对其中五株进行了溶血性能的测定,结果都有明显的溶血性。其中西安..株的一个弱毒变异株的血凝性极低,并且不引起溶血现象。西安“强毒株和弱毒株的蚀斑滴度(Pfu)相似。强毒株在金地鼠肾细胞中连续传代后,其血凝性和溶血性随着病毒对小白鼠致死力(LD,a)的减弱而下降。弱毒林返回乳小白鼠脑内连续传代后,三者都回升,表明弱毒株的血凝性和溶血性确实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致死力的改变有关。

    • 创新霉素分子中硫的生源研究

      1978, 18(1).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霉素产生菌——济南游动放线菌对天然含硫化合物的利用与微生物一般硫代谢的规律是一致的。

    • 激光对枯草杆菌AS1.831细胞壁的选择激发作用

      1978, 18(1).

      摘要 (653) HTML (0) PDF 0.00 Byte (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一个说明乙酰葡糖胺和乙酰壁酸关系的简化模型,计算了可能引起选择激发的激光的波数。用由恒化器培养的枯草杆菌细胞做材料,实验检查了激光对细胞壁成份的选择激发作用。观察到功率密度约为106[w][cm]-2的二氧化碳激光可使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变为阴性。它表明细胞壁已发生改变、但无显微及亚微水平上的征兆。用红外光谱法检查,发现经激光辐照后,在波数为900厘米一‘处有一个峰消失了,而这里正是芦‘糖苷式的醛缩醇键接。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大分子中电有选择激发现象存在,也证明所提出的模型和计算可近似地描绘实际情况。还发现,在激光辐照过强条件下,选择性激发作用有变劣的的趋势,这可能是造成我本实验中激发光源和激发谱线略有位置上推移的原因。

    •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喷鼻和气雾免疫的血清学反应

      1978, 18(1).

      摘要 (238) HTML (0) PDF 0.00 Byte (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创新霉素对大肠杆菌形态的影响

      1978, 18(1).

      摘要 (316) HTML (0) PDF 0.00 Byte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