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长蠕孢菌毒素
  
中文关键词:小麦长蠕孢菌毒素  生物活性  活性钝化  介电常数  电阻法。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吴畏  杨家书  常适滔  吴友三  薛应龙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复旦大学生物系
摘要点击次数: 1084
全文下载次数: 496
中文摘要:
      小麦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ativum)在21一25℃的Fries溶液中振荡培养时产生的毒素,易引起与病原菌感染小麦类似的特征性病状。培养滤液的浓缩物,经丙酮沉淀,正丁醇一氯仿萃取,二次硅胶柱层析等程序,将毒素部分纯化,毒素的硅胶TLC层析表明,毒素层离组分至少为6种,在紫外灯下和碘蒸气中观察,显蓝紫色光斑和棕黄色斑,它们的Rf值依次为0.12,0.16,0.25,0.36,0.43,0.54,并具有倍半萜类化合物特有的紫外吸收带,它们的最大吸收值(max)分别为270,285,287,290,287,287 nm,与国外报道乙醚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特性相近(Sommereyns & Closset,1978)。生物检测结果表明,上述组分均为毒素活性部分,它除能溶于δ为10以上的溶剂外,对热和光稳定,最适pH 4—7,极端pH下,毒素活性被钝化,回调最适pH后,活性仍可恢复,即令高温蒸煮也不丧失活性。毒素对小麦叶组织伤害能力及其活性与温度,毒素浓度和剂量,作用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英文摘要:
      
吴畏,杨家书,常适滔,吴友三,薛应龙. 小麦长蠕孢菌毒素[J]. 菌物学报, 1989, 8(1):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